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 贾逵祖父(第1/2页)  倾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心却是无力。

    贾氏母子是真心的想留下来请韩非吃顿饭,以此来表达他们对韩非的感激之情,能拜在韩非的门下,得到韩非的指点,这是以前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只是,他们的家境……

    平日里,就连自家想吃顿饱饭都成问题的母子二人,又拿什么来招待韩非呢?

    好在韩非早想到了这些,使人拿出一些钱财,贾氏买回了一些酒肉,亲自下厨,草草的操持了一番,拜师宴也就这么过去了。

    贾逵母子倒是颇显尴尬。

    “贾逵,听你母亲说你至今还无字?”酒足饭饱,韩非倒也不着急走了,残席撤下后,一边喝着满是茶人还真是屡试屡灵啊。

    金字招牌!

    贾逵一揖到地,“请老师赐字。”

    “《诗?周南?免羋》有云:‘肃肃兔羋,施于中逵’。逵者,大道也,汝既以‘逵’为名,不妨就以‘道’为字;《左传?庄公》又有云:除道梁溠,汝以后,就唤为‘梁道’吧,夫人以为如何?”虽然韩非不知道历史上的贾逵为何取字梁道,但既然想收贾逵,这方面的工作自然要做足,查了不少的典籍,这才对‘梁道’二字有了属于自己的注释。

    贾氏也是颇通文墨之人,略一沉吟,也觉得这‘梁道’颇为贴切,当下点头道:“大善!”

    “谢老师赐字!”见母亲也是同意,贾逵连忙再礼。

    “梁道,”韩非很有小成就感,想想自己给历史名人取字,虽然这字本就属于贾逵,但这成就感也是难免。既然有了字,也就好称呼了。

    一般老师称呼学生,若是无字的话,都是名加上个儿,比如韩非自己,在郑玄没有给他取字之前,都是叫他“非儿”,以郑玄的年龄,如此称呼,自然是无可厚非,可韩非与贾逵,他甚至小人一岁,真开口称呼“逵儿”,自己都会觉得别扭。

    如今有了字,自然一切都得到了解决。

    “梁道,你既是立志从军,又拜师我门下,当少不了战场,如此,无论日后是为将还是为帅,这兵法韬略却是少不得。为师这里有当年兵圣孙子所著《兵法十三篇》以及信陵君魏无忌的《魏公子兵法》,其中,更有先人的注释,今为师传于你,若有不明处,再来向为师求证。”

    韩非很快的进入了角色,说实话,他不是什么好老师,即便有着前世的年龄在,要比贾逵大上一两倍,可这教人授徒,他可没他老师那两下子,他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所持有的兵书战策尽量的为贾逵开放,并严加督促,以此来促使贾逵成才。

    “谢老师,逵定不负老师厚望!”贾逵大喜。

    《兵书十三篇》、《魏公子兵法》,这是以前他梦寐以求的,可以他的家境,这些,也只局限于听说,却是连见都不曾见过,如今能得到,安能不如获至宝?

    一时间,对韩非的感激无以复加。

    韩非点点头,让那盾卫头领使人捧进了一卷卷的竹简,然后对贾逵道:“梁道,这就是《兵书十三篇》,至于《魏公子兵法》,为师不曾带在身边,只能等你到冀州了,再与你……嗯,如此也好,毕竟这饭要一口口吃,贪多嚼不烂。”

    “弟子醒得。”这道理,贾逵自然是懂,而且,他也看得出,韩非很是看重他,这,就足够了。

    早晚都能得到,又岂差了那几日?

    拿起一卷竹简,贾逵以手轻轻地抚摩着,那神情,就好象是在抚摩情人的肌肤一般,如果不是还有韩非和他母亲在,怕是迫不及待的展开阅读了。

    看到儿子高兴的模样,贾氏也深深地为儿子感到开心,对韩非,更是满腔的感激,“公子,今晚就不要走了,天色将晚,听闻公子的军队还在洛阳,如此怕是赶不回去了,不若在小妇人家中暂留一宿,待明日天明再走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