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3章 风云突变(第2/3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决定走这步棋。

    但整件事他不会直接参与,所以每天他还是在忙着扩建京城的事情。

    章惇用了一招金蝉脱壳迅速完成了征地工作,为杨逸主持的扩建工程扫清了主要的障碍。

    杨逸也不含糊,他以挖宝的怪招,六天时间就扒平了周长二十里的内城墙,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然后就是将扒下的砖土运往城外东北角堆放,由于路程短,进展也非常快,几万人齐齐努力,花几天时间就将原东、北两面的废砖土运完了。

    另一方面,城外十里一个山包出动了一营禁军,用炸药将岩石炸开,然后由将作监的工匠凿成条石,用来普路,由于凿石比较费事,杨逸决定大砖青石混用。

    具体来说,就是路中间行车马的地方用石条来铺路,两边则采用专门烧制的大砖来铺,比如宽五十米的道路,中间的二十米铺青石条供日常车马行走,两边再各铺15米宽的大砖。

    反正大伙都喜欢走中间,二十米宽足够十辆马车并行了。拥塞时,驶上两边大砖铺就的路面也无妨。

    这种大砖比砌城墙用的城砖还要大,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厚度约为15厘米,试烧一批出来后,杨逸让人先将下层的土夯实,然后用大砖铺出四五丈长的路面,以试验这种大砖的承重强度。

    他让载重两三千斤的大车在上面反复碾压,期间还不停地往上泼水,模仿雨天的环境。

    几天试验下来,这种大砖无断裂、无下沉。地面始终能保持原有的平整,顺利通过了验收。

    于是杨逸上表。请求朝廷加开砖窑,专司烧制这种大砖。用这种大砖铺路好处有几个;

    一是这种大砖比凿石容易。可以加快工程进度;

    二是这种大砖规格一制,铺出来的路面更平整,更美观,将来路面坏了,更换起来也更方便;

    三是青石条铺的路面走多了会变滑,特别是雨天人马行走其上容易滑倒,而用大砖铺成的路面不管你走多久,都不用担心路面变滑。

    四是在酷热天气时,青石板路面极为烫热。若是全铺成青石板路面的话,加上城中人口众多,会进一步加剧城内高温。而这种大砖有一定的吸水性,天气再热,它也不会显得太烫人。

    杨逸把铺大砖的好处一一罗列在奏疏上,朝廷很快就通过了他的申请,派人到城外加开砖窑烧制。

    城内的第一环道在加紧夯实下层路基,因为一环的道路是沿原来的内城护城河建的,护城河两则各有六十米宽的路面。沿河一侧有五米宽的牙道,还要加砌一道护栏,以保行人安全,现在护栏也在加紧砌着。

    扩建提举司里。沈清直、司马伯方、苏秀、韦德等人一起走进杨逸的签押房,众人各有分工,但今天却异口同声地向杨逸提出一个问题:人力不够用。

    沈清直当先开口道:“大人。咱们手上只有六万劳力,目前有四万人集中在第一环道的铺设工作上。只有两万人用于外城墙的地基挖掘,由于人数太少。进度极为缓慢;

    将来外城墙修筑时,墙基的大石条要人运、墙砖、三合土的运送、砌砖、夯土都需要都大量人力,光这几万人,这工期要误多久?

    再说了,现在农闲时节还好,一但三月过后进入农忙时节,恐怕这几万劳力也无法保证,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就给咱们几万人,真是处处缺人,处处受掣肘,工期拖得越久,耗费的银子越多,以对民生影响也越大。”

    司马伯方接着轰道:“大人,现在正值冬季农闲时节,京畿周边人口密集,就算再征调一二十万人也不成问题,大人,下官不求二十万,你再给个六万就行了。否则这么多情事,下官真是无从下手啊。”

    杨逸想了想说道:“这事就由我去政事堂磨嘴皮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