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2章 先发制人(第2/3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不会缺这点用于收购报馆的小钱,现在韩碧儿让他来办此事,这是接纳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个考验。

    韩碧儿听了他的话,微笑说道:“萧东家太客气了,我家大人也曾向妾身提到萧东家,说萧东山性格直爽豪迈,是个可以结交之人,只是我家大人职责在身,难得片刻闲暇,以至于未能再与萧东家把酒言欢,未免遗憾。”

    萧峰受宠若惊,连连作揖答道:“萧某何幸,得太傅大人青眼,太傅大人为国操劳,萧某岂敢烦扰,只望太傅大人用得着萧某时,能提点一二,萧某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韩碧儿不动声色地说道:“萧东家一片赤诚,妾身倒不好拒人千里之外了,报馆之事,那就麻烦萧东家了。”

    “夫人放心,萧某一定尽快办妥此事,若是夫人没有别的吩咐,萧某就先告辞了。”

    “妾身妇道人家,不便远送,还望萧东家莫怪。”

    “岂敢,岂敢,萧某告辞。”

    萧峰出得三生楼,一上马车便将管事萧六叫上车来,萧六见上脸上微有欣然之然,不由得一喜道:“东家,事情可是有进展了?”

    萧峰正了正神色,轻轻点头道:“今日是见着正主了,进展也有一些,不过想得杨太傅认可还远。”

    萧六说道:“东家,如今想攀结杨家的人不知凡几,大多数人皆是不得其门而入,如今东家能见着正主,这已经说明杨家有意接纳东家您了,只要东家表达出足够的诚意来,想来定有金石为开之时的。”

    “你说的不错,你立即找人去并购东京的报馆,不管花多少钱,也要尽快办妥此事。”

    “东家,您这是……”

    “这是那位韩夫人给咱们的一次机会,记住,你不要自己出面,找个生面孔去办此事,并购过来之后,也不能让报馆的人知道真正的东家是谁。”

    萧六先是一怔,随即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萧峰的意思,东京的小报曾多次被朝廷查封过,杨逸定然不想让人知道是杨家在操纵这些小报,甚至可能会让这些小报平时报道一些对他不利的小消息,到关键时,小报帮着他说话时,别人才更加相信。

    而萧家想要攀上杨家,自然也不能让人知道这些小报是萧家出手帮收购的,这是一个连带的关系,若不注意撇清这样那样的关系,萧家就永远无法真正得到杨家接纳。

    且不说萧峰如何收购京中小报馆之事,第二天朝会上,朝礼刚行过,御使罗城便抢先出班,朗声奏道:“太后,臣有本要奏。”

    珠帘后的刘太后不动声色地说道:“罗御使有事不妨奏来。”

    罗城平举着笏板奏道:“太后,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衣食乃国之根本,关系天下苍生福址,但如今大宋普通百姓之家,入冬后还多是往被套里塞干草芦花等物,每岁寒冬,皆是若若煎熬,许多人因此染上风寒,丢了性命;

    臣听说如今东京市面上出现一种棉被,用棉花制成,温暖结实,是极好的御寒之物,臣奏请太后,为了天下苍生福址,请朝廷向民间推广棉花种植,以尽快解决百姓的衣被问题。”

    户部郎中莫仲明很快出班驳道:“太后,臣也听说市面上有人销售棉被之事,用棉花织布在隋唐之时便有史载,高昌所供的白叠布便是棉花织成;

    太后,据臣所知,棉花加功极为困难,以至于白叠布价格比丝绸还高,普通百姓根本不消费不起,朝廷花大力气去推广棉花种植,实于天下百姓无甚益处也。”

    罗城早有准备,接着侃侃而谈道:“太后,棉花加工困难不假,但这不应成为放弃棉花推广的理由,据臣仔细查阅过各种有关棉花的记载,棉花性喜热,耐旱,忌渍,适宜在比较干旱的地方栽种;

    如今京畿、河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