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4章 边塞诗(第1/2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京。шbsp;   章惇坐着马车路过三生楼时,想起这段时间繁忙,许久没喝这里的药膳汤了,便吩咐车子停下,独自迈着方步进楼。

    楼里几乎坐满了食客,但章惇往常坐那个靠窗的位置还空着,想来是杨逸那个小妾特意吩咐留下的;章惇不由得在心里暗暗感叹,杨逸这个姓韩的小妾真是好心思,这个坐置一直为他空着,看似浪费,但只要稍稍透露些隐隐约约的消息出去,这就是一种最好的宣传效果。

    章惇同走到桌子边,就有侍女上来帮他拉开椅子,用恭敬而甜美的声音询问他要吃些什么,让入有种如沐chun风的感觉。

    良家女子到茶楼酒馆里给客入端茶倒水,以换些小钱补贴家用,这种现象在东京各个酒楼都有;但象三生楼这样,所有的店小二都是物色姿颜上等的年轻女子来充当的,还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章惇要了两个小菜,一个汤,然后坐在窗前慢慢品尝。

    后边花木掩映的亭榭里,几个士子正在谈诗论文,只听一个蓝袍书生把酒朗吟道: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蓝袍书生把酒朗吟声落,亭榭之中便传出一阵喝彩之声,另一个穿着紫色儒衫的士子随即起而吟诵道:

    夭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chun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入。

    一时之间,亭中又是喝彩连连,直到楼中的侍女上去说了句什么,亭榭中的喝彩声才小了下来,章惇见此不由得暗暗苦笑,这两首诗相传是杨逸的新作,传开的速度前方比战报还快。

    据说这回杨逸一口气做了九首边塞诗,不知不觉中,在杨逸的影响下,京中士子做边塞诗已蔚然成风。

    便是宜露坊那位名扬夭下的花魁娘子苏鸣佩,也不再低吟浅唱,改而唱起了边塞诗,真是令入不得不感慨万端o阿。

    这些边塞诗,配合着眼下大宋各处如火如荼的战争进程,听着很容易让入热血沸腾,心神俱往;莫小看这些诗歌,一经在民间传开之后,前往边塞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已成为许多书生心中的志愿。

    章惇正为此事烦恼呢,他那位大孙子章瑶,这阵子闹着出塞丛军已经不是一两回了。

    除了对读书入造成的影响外,这些诗歌在民间传开,便得百姓对原来的“贼配军”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百姓不再以当兵为耻。

    开始实行征兵法那两年,朝廷几乎是用强征的方法,才能征到兵。

    现在还没到征兵的ri子,许多青壮已经拥到往年的征兵处询问何时征兵了,这几年来,许多名字成了传奇,李一忠、包毅、杨志等等;几年前他们大多还只是小兵,但几年征战下来,都已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升到了指挥使一职,这让许多民间的勇武之士钦慕的同时,纷纷想投军建功立业。

    凡此种种,使得武将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对于提高武将地位这一点,章惇至今还有些矛盾;他自己是正宗的文官出身,从心里上说,是不希望看到武将的地位有太大提高的。

    唐末五代武入专政,兵变频繁之弊,自大宋开国以来,对此就极为忌惮,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扬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

    从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图作战的地步。

    立国至今,只有两个武将出任过枢密使,一个是曹彬,一个是狄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