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0章 除夕驱傩(第2/3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极熊的模样判若云泥,那浅浅和梨涡一笑,便能醉却整个京华。

    杨逸带着她上了车,一同前往开封府,开封府位于御街千步廊南面,所以百姓又称之为南衙,南衙独占一坊之地,但也并非一坊全是公署,南衙官属住所及一些百姓之家也同列此坊。

    车子出了景明坊,到皇宫东角楼,再往西到宣德门前,转上御街再向南行。

    明天便是除夕了,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车子行得极慢。

    杨逸之前在朝堂上提出重新制定一套交通规则,规定行人靠右走,结果遭到了朝中官员一至反对,至今未能通过;

    他本想带一群恶奴负责净街开路的,可惜是跟清娘出来,这种事清娘实在做不出来,也不会允许他做,杨逸无可奈何,只得忍受着这龟速。

    行到御街千步廊将尽处,便听到热闹的锣鼓声,成群的百姓奔走观看,杨逸正想着不管谁来,哪怕是亲王宰相,老子也要顶上去,坚决不让。

    结果随着锣鼓声渐近,却见街上群魔乱舞,鬼鬼怪怪跳跃腾挪,好大的场面,没等杨逸说话,清娘已经伸头出去吩咐车夫赶紧让路。

    杨逸暗暗一叹,想摆回威风还遇上鬼了,严格说这也不全是鬼,而是各路大神,但这些大神是除夕用来驱傩的,所以相貌大都比鬼好不到哪里去。

    《吕氏春秋。季冬纪》有载,除夕前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除夕驱傩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非常隆重的事情。

    到了宋代,除夕驱傩仪式与前朝有不小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以前的方相氏、十二兽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门神、将军、判官、钟馗、小妹、六丁、六甲、五方鬼使、神兵、土地、灶君、神尉之类。多达千余人。

    他们从宫内鼓吹走出,吵吵闹闹。沿街而行,最后游行至城外,“埋祟”去……

    比较而言,除夕驱傩这一宗教性岁时节日,变化到宋代,是更贴近市民生活了,娱乐成份更强了,宗教祭祀性相对减弱了。

    比如在宋代以前。钟馗多以用指挖鬼眼睛、挟鬼、吃鬼等使人恐怖的模样传播于世。形象丑恶无比,令人作呕害怕。

    但到了大宋朝,一切都变得鲜活有趣起来,钟馗的形象被赋予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他变成了假面长髯,裹绿袍,活脱脱一个胖墩墩的老官吏形象;

    端坐舆上。袖手回眸,悠然自得,只是两只巨眼圆睁,鼻孔硕大朝天,仍显露出神威凛凛。旁边一人用小锣相招,和舞步。作“舞伴”。

    钟馗的小妹及其侍女,则均以墨当作胭脂涂抹面颊,出人意表,妙趣横生。

    但诙谐之中亦见端庄,只见小妹长裙曳地。高髻朝天,少女老妇。簇拥随后,俨然贵人模样。

    另有二十余个奔走趋行的小鬼,大小胖瘦,高矮不齐,黑白分明,各具神态;或光头,或戴帽,或侧首回顾,或仰面昂首;

    有架舆的,有肩壶的,有扛宝剑的,有挑行装的,有挎包裹的,有背葫芦罐的。

    他们多为赤背裸体,与小妹、侍女的丽服靓装互相映照,极为有趣。

    杨逸和清娘趴在车窗上,兴致勃勃地看着街上的大神小鬼乱舞,上千人的队伍,加上围观的百姓,可能人山人海来形容。

    队伍的最后到十二土地神了,土地神是品级最低的神祇,所以要走在最后,但他们又是与市民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

    十二个土地神中,除一手执响板伴奏者稍为年轻一点,其余均为庄家村老面目。

    他们所着服饰,所执道具,无一不和土地收成、水产食物有关,有的戴竹笠,有的顶畚箕,有的戴粮斗,有的顶牛角,有的将水瓢、炊帚悬挂腰间,有的用鳖壳装饰膝盖,有的手擎一裂开露出籽实的长瓜,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