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6章 河东大地震(第2/3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物资了。”

    自辽国战事紧张以来,大宋一直抓紧向河北、河东边境囤积粮草及各种军事物资,备战燕云这是关系到大宋核心战略的重大举措,而现在顾不得许多了,先救人,先稳定河东局势才是正理。

    一经杨逸提出动用军事物资,章惇立即拍板道:“救人如救火,容不得丝毫拖延,各位若是没有异议,此事就这么决定了,就由杨大学士挂河东路安抚使衔,率户部、御使台、工部、太仆寺等部官员立即起程,奔赴太原全权负责赈灾事宜。”

    遇上大灾,朝中各部官员更加繁忙,大概也只有杨逸足够独挡一面而又能脱得开身,是以章惇想也没多想就点了他的名。

    赈灾工作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别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如今各地弹劾奏章汹涌而来,各种流言不胫而走,加上河东十数万灾民还在大雪中苦苦煎熬,急需尽快稳定局面,杨逸哪里还能推三阻四,章惇话声一落,他便起身领下了这份苦差。

    章惇甚至亲自将他送出了政事堂,沉重地说道:“任之,天有不测风云,河东危急,这回就看你的了。”

    “朝中就看章相公了。”杨逸回了一句,急步而去。

    可以说,章惇在朝中要顶住的压力,不会比杨逸小。别说是大地震了,往时一颗星星划过天空,也能迫使宰相下台,历时历代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这次河东大地震波及范围大,受灾人口多,要动用到的物资无数;桂子桂,刘宇,罗城、唐庚、农实秋、刘海等人这回都被杨逸一一点名,带往河东赈灾;

    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那种相互推诿扯皮,甚至天灾之后再遭人祸的情形发生,杨逸这次尽可能多带这些嫡系上阵,这样才能如臂使指,使赈灾工作更加顺畅。

    随行的还有杨介、丽娘等大批医护人员,另有谢东升的京畿第十一将人马护送。近三千人马向河东急奔;

    呼啸的北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如同刀子一般刮面生痛;

    黄河上浮冰随水飘流,不断撞击着船体,好不容易过了黄河,迎面而来的便是巍峨的太行山。

    真个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由河南进入河东(即山西省),必走太后古道,这条古道南起泌阳,北至上党,全长近两百里,古道盘山上,险峻异常,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发生过不计其数的大战;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超过百万的大军在上党附近的长平血拼三年,最终白起以数十万赵军的鲜血宣告,大秦将一统天下,抛不可挡。

    杨逸三千人马冒着风雪在太行古道上艰难北行,上有依天绝壁,下临万丈深渊,路形崎岖弯折,路面顽石丛生,三千人马走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中,显得无比渺小。

    由泌阳北去,经羊肠坂、碗子城、天井关,这是太行古道最险峻的一段路程,几乎都是在万丈悬崖边上行走,让每个人的心时时提在嗓子眼上。

    好不容易走到天井关,三千人马已经是人倦马乏,尤其是丽娘她们这些女孩子,虽然得到重点照顾,但还是个个花容黯淡,脸上被风雪刮得裂开了小口。

    杨逸虽是心急如焚,见三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也只得在天井关休整半日,刚刚在驿馆中安置下来,太原方向又有急报送来,信使听说杨逸出任河东路安抚使,总领河东军政事宜,立即入馆向他并报。

    杨逸一听信使奏报,不禁咬牙切齿骂起娘来。

    沂州、定襄乃是这次河东大地震的重灾区,五台山一伙贼人在一个叫蒙奇甲的贼头带领下,三百余人趁机下山劫掠。

    这蒙奇甲本是河东禁军都头,两年前因奸淫妇女获罪,带着几个手下逃入五台山落草,因熟悉河东地形,又颇有几分军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