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 天街小雨润如酥(第2/3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觉得太学如今学风如何?”

    杨逸早已习惯他这种天马行空的交谈方式,闻弦歌知雅意,立即答道:“承蒙章相公看重,不过您也知道,晚生不是那种虚怀好静之人,去了太学只会误人子弟。”

    杨逸这么快能看透自己的意思,章惇一点不奇怪,听他这话,章惇想想也是,不禁抚髯一笑。

    杨逸停杯思索了起来,章惇所思所虑,倒真不可拖沓了,辽夏攻宋时,在宣德门前叩阙的除了皇亲贵戚,最多的便是太学生。

    吃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本已不易,若是培养出人的人才不能为新政所用,那新政想持续下去,便成空中楼阁了。

    读书人是一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掌握着民间的舆论导向,一个人的观点,往往就能影响到四乡八邻百姓的价值取向。

    新党执政两年多时间,一直在致力于理清朝堂,推行新政,外御辽夏,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能顾及太多。

    这次危机出现时,大量太学生参与进来,呼吁废除新政,使新党极为被动,这也再次暴露出了新党在人才储备方面的缺陷。

    杨逸回京后,即将出任的职务是天章阁侍讲,这实际上是皇帝的幕僚官,或者说是参谋人员,并不署理特定政务,平时很轻闲,到太学去兼职完全不成问题。

    此时章惇想利用杨逸的名声,去管理太学,便也不难理解了。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必须尽力去争夺的群体,只有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支持,新政的观念才可能形成主流意识,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章惇等他思虑良久。才开口问道:“太学正一职,任之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相公先喝碗汤!”杨逸为之盛好汤,含笑奉上♀才吐一个人名来,“周邦彦!”

    章惇轻抚长须,刀眉一收即展,颔首道:“善!”

    “晚生这儿尚有一人,可作太学教授。”

    “何人?”

    “陈瓘。”

    章惇略一思虑,便道:“亦可!”

    俩人对视一眼,洒然一笑。想起来当初回京时,路过湖州城外的旧事。

    旧事历历在目,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三载,当初从江南荡来的那条船,能将大宋载向何处?

    空蒙雨雾笼宫檐,春归流翠叶含莺,大宋的皇宫受地形局限,无法象前唐一样建得大气磅礴,便在精雅方面下功夫。在烟雨中秀色无限;虽然少了份肃穆威严。却多了一份平易近人的美感。

    迩英殿里,韩维正襟跪坐几前,给赵似讲礼记※音抑扬顿挫:“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陛下。曾子所言,便是教人如何处世立身,凡事应循正理、存主见,不应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容让,如此这般。只会助长恶人为祸。”

    旁边侍候的刘瑗也颇读过一些书,知道韩维讲的是姑息养奸的典故;

    他听到这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起来。

    韩维的话看似平常。却意有所指,谁是奸?谁是恶人?谁不应姑息?

    如今赵似共有三个老师,一为李清臣,一为苏颂,剩下一个便是韩维了。

    若光是这次,刘瑗不会多想,但这阵子韩维所讲的内容,越来越侧重于此类,赵似虽然生性懦弱,但耳濡目染久了,会当如何?

    赵似盘膝坐于上,又手垂于膝上,近看嘴边还有细细的绒毛,听完韩维的讲析,他谨慎地问道:“先生,然则如何界定良与奸呢?”

    这倒是,谁都知道不能姑息养奸,但如何分明奸行才是紧要的问题;

    韩维欣慰地掩卷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