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韩碧儿献计(第2/3页)  大宋私生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福,便打开来看。

    第一份是江南东路江州上的奏章,称江州发生洪灾,澎泽、湖口两县数万百姓遭灾,请朝廷调拨救灾钱粮。

    尚书省草拟的处理方案是着江南东路自行解决,但却被门下省封驳了回来。

    理由是地方官府的夏税已经全部押解进京,如此大的灾情,若由江南东路独力承担救济,恐怕灾民难以得到安置。

    一边小菊解释道:“如今北边、西边战事连绵,处处催要粮草,户部钱粮十分紧张,圣人本想按尚书省的意思,以战事为重,但门下省以数万百姓生死为由,封驳了回来,一时便作难了。”

    韩碧儿想了想说道:“皇后娘娘,如今大宋两面受敌,自当以战事为重,但灾情也不能不管,灾民一但得不到及时救济,很容易引发民乱,真到那时,外有强虏,内有叛乱,大宋处境恐怕会更加艰难。”

    现在大宋就象一只骆驼,承重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哪怕再增加一根稻草,恐怕就会轰然倒下。

    韩碧儿把事情这么一分析,刘皇后便紧张了起来。

    “皇后娘娘莫急,其实地方官府为了多要钱粮,上报灾情时,往往会把灾情报得严重些,江州的灾情未必有这么严重。

    奴家长在江南,对那边的情况有所了解,通常进入八月后,江南很少有大水,江州地阔民稀,非大水不可能一次让数万百姓糟灾。

    因此朝廷救灾的同时,应派御使前去实地查看,免得被地方官虚报灾情套取钱粮。

    另外,有关调拨钱粮之事,现在朝廷要应对辽夏大军,钱粮自然不能再从京里调拨。

    其实地方并非无粮,而是都集中在那些大户手中。朝廷可令地方官府以免除来年赋税等形式,先向地方大户借粮赈灾。

    现在是非常之时,一些强硬的手段还是必须的,特别是要防止奸商故意哄抬粮价。谁若敢在这个时候发国难财,朝廷不妨抓几个杀鸡给猴看。

    另外,奴家听说川中今年大熟,朝廷可以尽快派人入川购粮,以抑平粮价。

    购粮钱款方面,奴家可以私下联系一些大商家,无息贷给朝廷,朝廷可用盐引、采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适当给予他们一些回报。这些是奴家想到的一些建议,若有不妥之处,还望皇后娘娘恕罪。”

    韩碧儿细声细气把话说完,言之有物,条理分明,所献计策极有针对性,她本来就是个心机细密的人,和杨逸接触久了,又经过这两年的历练,她早已不是当初杭州府的那小妾室。

    这次杨逸离京,刻意安排她接近刘皇后,用意虽然没有说得很明了,但凭韩碧儿心机岂有不明之理。

    现在,刘皇后对她的依赖越来越重,时常会召她进宫问策,而韩碧儿相信,这正是杨逸的初衷。

    刘皇后把她说的话用心记了下来,也没有直接表示可否。

    韩碧儿复把余下的两份奏章看完,然后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刘皇后参考。

    正说话间,刘皇后突然喊肚子疼,众人大急,殿中顿时乱作一团,等传来御医,确定这是即将临盆的反应,这下大家更慌了!

    菊茉莉连忙让人准备起来,心儿都纠在一起,宫里虽然早做好了接生准备,但这年头生孩子,等于是去鬼门关走一回,谁能不紧张万分?若是刘皇后这个时候再有个万一,大宋朝堂恐怕……

    泾原路与秦凤路,合计五万大军已经逼到阿甘山,帅帐就设在阿甘山上,这回章楶亲自挂帅前来。

    阿甘山离环州不算远,与环州隐隐成倚角之势,章楶硬逼到这里,就是冲着这一点,

    章楶和梁太后算是老相好了,几年前也是在环庆路,梁太后被章楶搞得裸奔了一回,这次两个老相好旧地重逢,立即就擦出了热烈的火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