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着干嘛!老子是文人,是文明人,想不出恶毒的话来,你们自己想,怎么恶毒怎么骂!还不赶紧照我说的做,想活命的就给我大声骂,大声笑!”
浓烟弥漫上山顶,梁太后正以为得计,不想山上很快也燃起了大火,浓烟被大火抽送上天;
谁也没想到宋军会想出这样的招数来应对烟熏之计,正愕然之间,就听山上传来一阵阵的大笑声、嘲弄声,梁太后才刚刚听几句,心中的羞怒就腾地直冲头发梢。
骂人而已,山上那几千兵痞可比杨逸在行多了,那言词,那艺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梁太后身上所有的洞都被狠狠地冲击了一遍。
很快,随着艺术不断的发展,梁太后如何偷人,如何养奸,如何呻吟,如何,都被艺术再现了出来,连李乾顺同志都成了梁太后与山上这些兵痞偷情的结晶……
杨逸听了,心里的担负一下就没了,相比之下,咱还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人啊!
舌头一样能杀人啊!
十几万人侧耳听着自己的罗曼史、偷情史、史、史,梁太后哪怕是脸皮比城墙厚,也受不了啊!
暴怒之下,她放弃了那“没用”的烟熏之计,一下子翻倍投入六万人马,再次对山头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杨逸,本宫不把你碎尸万段,誓不罢休!
这个无名的山头,再次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风雷滚滚,乱箭飞舞,巨石纷纷,杨逸他们尽管占尽了地利,但人数的劣势在夏军不要命的攻击下,不可避免的显露了出来。
整整两个时辰,杨逸他们得不到丝毫停歇,石头都快搬不动了,弓弦也拉得两臂发麻;
夏军越来越频繁地冲上山头,每次杨逸都得亲自带人发起猛烈的反冲锋才行,夏军死伤无数,宋军伤亡也急剧地增加,防线岌岌可危,随时有可能被攻破……
东京城里虽然没有边境上战火纷飞的惨烈情景,但所承受的压力丝毫不比前线少。
三关告急、雁门关告急、鄜延路告急、环庆路告急,一份战报如雪片飞来,整个大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一但一点被突破,恐怕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整个大宋的军心民心就会形成雪崩之势。
哲宗刚刚驾崩,朝局正乱,辽夏就一同攻宋,悲伤、迷茫、恐慌的情绪弥漫在京城里;
无数的弹章堆满了尚书省,几乎把章惇给淹没了,朝堂上求和的声音大有占据上风之势。
那些一向隐伏不动的皇亲贵戚,也都行动了起来,集体向当政者发难;
进不了尚书省,进不了文德殿,他们就到赵煦灵前大哭大闹,什么新党乱国,危及大宋社稷,都毫无顾忌地骂了出来。
就连那些太学生也不逛青楼了,聚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他们当中有主张抗战的,有主张求和的,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有些甚至动起手来,当街群殴,本就零乱的民心被鼓荡得更加彷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走进了万胜门,他叫程颐,人称伊川先生,身上带着一个小小的官职,西京太学教授。
官职很小,但绝对是个大人物,他与兄长程颢一同开创了天理学说,桃李遍天下,在大宋有着崇高的地位。
后世影响整个大明朝政治生活的东林书院的创办者杨时,宁愿放弃高官厚禄,跑去拜程家兄弟为师,还因此产生一个“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程颐虽然不入朝为政,却是洛党的元老,可以说他们兄弟两就是洛党的党魁。
这样一个人物进京,立即引起了轰动。
程颐掐准了时间来到了宣德门,拦住章惇的车马。
章惇刚掀起车帘,他便轻轻一揖道:“公之新政不合时宜,不得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