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8. 是谁无间(第2/3页)  重生之我是康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登门过府,去拜访刑部尚书徐乾学。其实同朝为官总能说得上话,何况他二人也算同科进士是同窗名分的私交,与别人不同。徐乾学一听高士奇来意,立刻挽住手臂请他进书房密议,私下无人方才怨叹:

    “澹人,此事李晋卿做得很不道地。彼时他二人俱滞留耿逆附下,若没有陈有震与耿逆虚与委蛇,无人帮扶的情形下,因何李家的亲眷族人皆毫发无伤?况陈有震年少聪敏,与咱们为同科进士,料他不至于看不透情势,怎就会一心附贼了?”

    高士奇默然不语,此事他也觉蹊跷,然无凭无据漫说不得。

    徐乾学长叹一声,拿出一封密信递与高士奇看,竟是陈梦雷写给徐乾学的私信。信中言道:告健庵兄悉,康熙十三年,耿逆叛乱,因耿精忠将陈父软禁,逼陈梦雷就范,陈不得已而从,并非出自本心。何况当时李光地也在被邀之列,福建名士或有家人被胁,或本身被拘,无出其右。

    陈梦雷同李光地二人在福州密谈:由陈梦雷做内应离散逆党,探听消息;而李光地在外联络策反,从山路通信军前,共请清兵入剿逆贼;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二人共同具名、递示朝廷以表忠心。

    后李光地以“父疾”籍口脱身,匿于深山居中策应。而陈梦雷则留在耿精忠麾下刺探军机,传递敌营消息,并且负责保护李光地全家老小安全。岂料二人共议本应联合署名的请兵疏稿,竟然被李光地私自篡改后密封于蜡丸,派亲信独家署名、发稿呈给朝廷了。此事暂不计较名利功勋多少,攸关身家性命的事体,怎能随意划去别人姓名就给湮没了呢?

    陈梦雷起初以为自己卧底的事情,已尽知悉,待后来耿精忠兵败被捕,朝廷风声骤起,追究一干附逆人员罪责,陈梦雷大名赫然罗列在耿逆从犯名册上,陈梦雷又急又气快吐血了。无间道搞得太逼真,单线联系的长官“摔死”,卧底的背景没有功劳也罢,反而变成案底了,真是要命。陈梦雷没辙,总不能坐以待毙,立即写信给在警察厅担任高层的老同窗徐乾学,请健庵兄帮忙核查自己究竟算不算是卧底的身份。

    待高士奇看完信,也是一脸戚容,对于陈梦雷此时的处境非常同情。任谁遭遇刀架脖子、或被挟持亲生父亲的危险境地,大约少有淡定从容的态度。能以命报国忠君、慷慨赴死那些人物,大汉两宋许还多些,到了明清已经凋零多了。洪承畴、平西王、靖南王、定南王三藩的地位,可都是临阵倒戈换来得,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再闲谈阔论高风亮节的话题,恐怕全大清人民都得自杀。普通百姓的生活如同蝼蚁存世、苟且偏安而已,反正如何改朝换代都要缴税纳租、吃饭活命,哪管是谁人做皇帝?

    此事陈梦雷须怨不得别个,交友不慎、误信偏听也是会搞死人的。何况卧底这种事情,撇清干系尚且来不及,谁人敢明目张胆承认与敌方幕僚私通消息、联络军情的勾当?当初李光地投得那封蜡丸疏,也被警察局翻来覆去核查好几遍,帮李光地送蜡丸的亲信,还被当成细作拘在牢里关押多日,此情此种端不是三两张嘴能辩解清楚滴。

    ……

    高士奇回去之后想了大半夜,原本不的案件,奈何康熙钦点要他参与调查,没有得出结论就是懈怠工作,高士奇索性也写了一道奏疏呈给皇帝。高士奇不能评说谁对谁错,只叙述了摆在明面上的几条事实。

    一、陈梦雷与李光地是同乡并同学的亲密关系。

    二、康熙十二年末,陈梦雷与李光地同时以乞乡省亲的名义请假,离开京城返回福建老家。

    三、康熙十三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反于福州。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

    四、至康熙十四年六月,朝廷收到由李光地的亲信家僮夏泽递交的《密陈机宜疏》。当时,京中官员以夏泽“自贼中来,虑有他变,弗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