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9 章(第2/4页)  彭氏军史评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逢的战机,楚军乱糟糟的,队形散乱。于是兴冲冲地跑到宋襄公的车前,“楚军刚刚渡河,立足未稳,我们即刻发起进攻,还可以打嬴的!”

    好人就是好人啊!宋襄公的头摇得那样的坚决,那样的勿庸置疑。而且他用一种很异样、陌生的眼神看着目夷,“我鄙视你!”

    目夷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上下打量着自己,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不解地问,“咋地呢?”

    “原来我看错你了!你目夷原来只是个满嘴仁义道德,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一肚子花花肠子和坏水;心若蛇蝎的伪善的人!我是不会去做你说的这种龌龊的非对等,非绝对公平条件下的作战的!”宋襄公字正词严,正气凛然。

    目夷无言以对(实在想象不出,跟这样的凛然君子,目夷还能说出什么话来),长叹一声,默然退下。

    不一会儿,楚军摆好了阵势,千军万马冲杀过来。直到此时宋襄公才指挥宋军进行反击。但是楚军锐不可挡,个个奋勇争先,宋军根本抵挡不住,大败输亏。宋襄公企图督令部下死战,无奈楚军势大,箭若飞蝗,宋军纷纷倒毙,最后宋襄公的卫队也被楚军歼灭了。襄公本人多处负伤,最致命的创伤是右大腿的中箭,被shè断了膝筋,无法再指挥战斗。宋军败局已定,在目夷等人的保护下,宋襄公带伤率残部突围败走。泓水之战以宋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其“争霸”的理想也从此幻灭了。

    败回国后,宋国的大臣们大都埋怨宋襄公座失战机。但宋襄公毫无悔意,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他只是恪守着“军礼”信条,尽了一个做好人的本分而已。他辩解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春秋左传》中的这几句宋襄公所说的文言文含义是讲仁义的人不会去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也不去捉拿头发发白的老人;...不以天然险阻作为屏障,不擂鼓就不列阵等等意思。可以看得出宋襄公并非不知兵,而是非常地熟知兵法,只是他对兵法的理解领会方面出了偏差。公元前637年,泓水之战几个月后,宋襄公终因伤势太重而死去,一个好人就这样带着无穷的遗憾,带着未遂的梦想终结了自己充满争议而短暂的春秋之旅。他至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人即使是傻瓜的话,他一定也是幸福的。

    当然这样的战争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日益地久远了,而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世、工作生产中我们的某些人仍然在继续演绎着宋襄公式的“仁义”,扮演着“谦谦的君子”,心甘情愿地充饰着máo zé dōng同志提到的“蠢猪式”的角色。更多的人们在为这样的现象而击掌叫好,无原则地相信着“好人有好报”之类的童话,这是我们现在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尤其应该感到震撼的地方。

    (本文参考中华书局版本《长勺之战泓水之战》、《春秋左传》、《máo zé dōng选集》等作品原创撰写,版权归彭志文,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梁山英雄真实xìng的趣闻

    更新时间2006-7-29 10:46:00  字数:909

    《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大宋宣和遗事》里提到的宋江等三十六梁山好汉,据说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的雏形。这个最早版本的三十六天煞星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浒》版本有着一定的出入。

    其实在施耐庵动笔写作以前,民间就已经在流传着关于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话本、戏剧和传说。《水浒传》最终的成书,无疑借鉴了杂剧戏曲的刻划,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包装”,其距事实肯定有着差距。

    《水浒传》问世还牵涉到一个反盗版的故事在里面,据说施耐庵刚写出来就被人盗了版。施耐庵一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