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装甲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注:在北非的坦克战斗,有许多都证明了这一点。]上面是关于战斗的一般概述,下面将讨论分队战术并详细考察两种作战行动,即对运动之敌和对驻止之敌所采取的行动。

    (1)坦克打坦克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实际战争经验,所以我所说的纯粹是假设。通常,似乎会发生难以分辨敌友的混战。

    [注:在1941年11月18-25日间,坎宁安将军在托布鲁克以南进攻隆美尔将军之战是最明显的例子。]全部问题的确是一个保持控制的内题。如果侦察坦克在战斗坦克之前机动,显然会保持较大的队形,因为战斗坦克的队形不大可能分散。然而,侦察坦克与侦察坦克jiāo战的时刻是会到来的,这就是说,这支屏护部队将迅速地发展为机动shè击线上的部队。那么,这支部队以及战斗部队或主力部队应当据之行动的一般战术理论又应当是什么呢?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一般地貌中去找。地面是不可能绝对水平的,地面很可能到处起伏不平,并从而提供隐蔽的接近路。应当尽可能地利用这些接近路,以掩护运动,尤其是占领能够实施短停shè击的阵地。换一句话来说,进攻术大致上将在于建立能够把精心指挥的火力导向敌坦克的机动支撑点,而其他部队的运动中的坦克则把敌赶向这些支撑点。

    [注:德军在北非和苏联都曾经常这样使用坦克。实际上决不应当忘记,坦克仅仅是一种自行的、有装甲防护的野战pào。]假设有一支装备有侦察坦克、战斗坦克和自行火pào的部队,图十二以简单的形式示出了这些战术,而这些战术又使人们回想起与骑兵协同的马挽pào兵的老战术。敌之前进路线在图中以字母a表示,我军的配置如下:b1、b2和b3为侦察坦克,c为战斗坦克,d为自行火pào。随敌之前进,b2与之jiāo战,而c则在b1火力的掩护下进入战斗,并因而发生了遭遇战斗。与此同时,d在b3的保护下,利用地形的掩护,迅速向e机动,c则试图将敌赶向e.若c达成意图,那么敌就直接进入e的有效shè程以内,d就向敌开火。

    虽然就我看来,这些战术将导致令人吃惊的或迅速的决心,这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例外,但是,越经常地重复这种简单的“锤与砧”的机动,敌之损失就越大,并且随着敌之攻击力的减弱,他将被迫节节后退,直到被赶入一个角落,因缺乏燃料而投降为止。

    虽然关于坦克战术的这个例子本身是简单的,但为了说明它可能会变得多么复杂,只要把上述双方的兵力扩大五倍就够了。这时将会看出,为了集中兵力并防止分散,控制就一定会成为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因为根据计划,双方各自使用的六个群或装甲连之间将存在一种总的关系,以及不是因为计划而是因为敌之行动的影响,任何一个群及其友邻群之间也存在一种个别关系。为了指挥一个群抗击敌之一个群,制空权将有很大帮助;但要指挥一个群抗击数个群,或要指挥若干群抗击若干群,制空权成为主要的了,因为没有制空权,即使战场格外开阔,要发现敌之各种阵地和运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这些战术而论,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加以考察,那就是坦克将怎样与坦克jiāo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可能是:通常,不是一辆坦克对一辆坦克jiāo战,而是坦克部队与坦克部队jiāo战。当然,假如一辆坦克与敌之一辆坦克遭遇,它们之间将要发生战斗;可是,如果实施有效的控制,这种jiāo战可能证明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例外,因为这种jiāo战的多样xìng将表明已经失去了控制。

    再者,当坦克部队与坦克部队jiāo战时,不应毫无目的地开火,而应集中火力,首先打敌之指挥坦克(若能识别敌之指挥坦克),或者打敌之先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