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第1/3页)  弃妇再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县令姓马,单名一个棠,字明堂,年方三十有二,山东人氏,是今科的进士。

    乃因出身寒门,马唐在金榜之上既不是一甲前三名,也不是二甲的前几名,没能进翰林院就职,就只能等着外放。和前几科依旧逗留在京城等着外放的数百进士相比,马唐不到半年就得了一个七品的职缺,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本朝官职有数目限制,一共九品十八级,一个人当了官就代表有一个人没了官职。每三年录取三百名进士看着不多,可是和文武官职的数目相比却显得很多,毕竟大部分官员不止做三年的官员,而每三年就有新的进士上来,再加上捐官和举人选官占据的名额,剩下的官职空缺就更少了,这种官职少进士多的情况导致每年放榜之后都有近半没有门路的进士在京城中蹉跎。前些年又开了一次恩科,得不到官职的进士累积下来,着实不少。

    不必在京城中消耗光阴,马唐接到就职文书后,顿时喜出望外,忙携妻去王家拜谢。

    谭吉上奏的时候,也给王朔送了一封信,他妻子是王老太太娘家的侄孙女,两家来往颇为密切,王朔很重视他书信里说的事情,见马唐来道谢,便与马唐细说分明,督促他早日启程,以免去得迟了,桐城妇人再受此辱。

    能被王朔选上来去桐城任职,马唐本身就有过人之处,而且忠义刚直,自是遵命。

    马唐还没抵达桐城,桐城就得到公文说上头派了新县令过来。

    不说王县丞如何懊恼、如何懊悔,却说桐城百姓,私底下无不暗暗欢喜,县令的为人好坏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只盼着能来一个像知府大人那样的好官儿,治一治王县丞。

    王县丞确实无罪,但是,他却已经引起了众怒,只是百姓无权无势,敢怒不敢言。

    除了林主簿和那几个乞丐外,旁人都不知道曾经传信到谭家,而林主簿和那几个乞丐也不知道马县令的到来乃是谭吉上了奏折。但是,他们知道一定是谭吉出了大力,不然怎么突然就有了新县令。不过,林主簿封了那几个乞丐的嘴,将他们远远安置在较偏僻的村子里,拿钱让他们自己买几亩地耕种,怕王县丞报复,这些乞丐自然不会多嘴。

    外人对此一概不知,张硕秀姑这些人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秀姑挺着高高的肚子,听丽娘说城中那些小人不敢再行污蔑妇人之举,脸上不觉带了一点笑意。

    “这可好,来了新县令既能掌管咱们县里的公务,又能压制住王县丞的所作所为,日子倒是有些盼头了。”秀姑慢慢地坐下来,虽然科举出身的官员中肯定不止王县丞一人有这样的癖好,但他们桐城总不会倒霉到新县令也是这样的人吧?

    丽娘赞同道:“新县令来得及时,我原先以为咱们桐城人丁户少,未必能设县令呢!”

    秀姑笑道:“桐城不同往日,耿李书院建立以来,你看桐城多了多少人家?做买卖的进项不知道翻了几倍,派县太爷前来坐镇在情理之中。”

    “这倒是。”丽娘点头,复又眉飞色舞地笑道:“嫂子,这几个月玉堂都留心瓜果菜蔬的情况,城里的瓜果菜蔬真是供不应求。嫂子给我出主意的那时候,因种菜的话略晚了一些,就在才买的地头栽了一点子冬瓜、南瓜的秧子,前儿长成了,加上我们家原先种的一些菜蔬,竟都轻轻松松地卖掉了。我看,做这门生意准行!”

    秀姑莞尔一笑,“能做下去就行,具体还得你们自个儿看着办,我只出个主意,成与不成,全看你们怎么做了。我娘家今年夏天西瓜卖得格外好,其他瓜果菜蔬也都是进城就卖光了,不说其他,就我们家这棵老石榴树结了果,送了些给李淑人和壮壮学里的先生,他们觉得味儿好,都要花银子来买了,可惜我们家没那么多,又摘了些送去。时鲜的瓜果菜蔬都供不上城里吃的了,冬天里除了白菜萝卜,弄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