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7章 紧急情况(第2/3页)  少年高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自国内国外地面测控站和两艘弥补监控网不足的远望号测量船不断把测控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指挥控制中心。高品质更新就在

    无数名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监视着荧屏上的一行行流动的数字,飞速敲击着微机键盘。工程技术人员沉稳地按下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了入轨指令。轨道专家组综合技术人员的计算结果,确定轨道选优参数。

    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指控大厅和酒-泉发射指挥室以及观礼室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按照计划,这艘宇宙飞船将于明天凌晨在内蒙省的草原上降落、回收。

    郭拙诚和钱雪森等人没有去着陆场,而是在酒-泉研究下阶段的飞船研制问题。

    这次郭拙诚只是列席会议,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是郭拙诚自己要求的,虽然从一开始就有人反对,也没有人真的限制郭拙诚发言,只是郭拙诚就是这么坚持,从会议开始到会议结束都没有说一句话。

    这不是郭拙诚矫情,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熟悉这个领域,一个糊涂的人如果不参与也许没有什么,一旦参与就会给本来精明的人造成混乱,特别是当糊涂的人还是领导的时候,往往让真正内行的人欲哭无泪。

    其实,这还只是一个原因,只是郭拙诚应付其他人询问时冠冕堂皇的理由,虽然其他人都不认为这个理由有多充分,真正的原因是郭拙诚不想什么事都插手,毕竟他的精力有限,他不可能事事都要去管,也完全管不过来。而这些人之所以对他热情有加,除了因为郭拙诚确实比一般的领导内行,又主持过三机部的几个大的科研项目,很多人想借鉴那些方式和方法,但更主要的是他们和研制运输机的单位一样,把郭拙诚视为了金主,希望他能帮他们从国家财政那里争取到一大笔资金来,让航天研究更加顺利。

    郭拙诚知道国家对航天的投入一向是很大的,根本不需要他去争取,也无须他劝说中央领导。既然不用他去催,他自然就无功不受禄,站旁边看看热闹就行了。他能够起作用的已经做完了,那就是根据前世的情况坚定钱雪森等人航天飞行器采取飞船而非航天飞机的决定。

    在外面转了一大圈之后,郭拙诚告别了钱雪森和其他科研人员回京了。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虞罡秋副总理,向他汇报关于中苏联合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紧急讨论苏联最高领导安德罗波夫因病逝世后苏联的政局变化和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与前世历史相同,苏联最睿智的领导着安德罗波夫走完了他六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于二月九日——也就是郭拙诚赶到酒-泉发射中心的那天——逝世。他于1982年11月接掌苏联最高权力,1984年2月死亡,一共才一年零三个月,可有近一年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

    可以说这位短命的领导人对中国还是友好的,他曾经多次访问过中国,一贯坚持中苏友好,这也是中国敢于和苏联进行阿富汗围困战合作的原因,也是中苏迅速在贸易方面取得突破的原因。现在他病亡了,新的领导人将上台,虽然不一定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但苏联对中国的政策肯定会有一些改变,很多局部政策会进行微调,中国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这样才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对于安德罗波夫,郭拙诚还是很钦佩的,这个人从勃列日涅夫手里接过最高权力后,就立即发现了苏联存在的问题,看到了苏联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农业和消费品工业濒临崩溃;东欧“离心离德”,执政党对全国的控制力不从心;在科学技术上固步自封,越来越缺少创新;更严重的是,领导层拥有太多的特权,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老百姓的怨气越来越多。

    针对苏联存在的问题,他为此砍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