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中地(第2/3页)  少年高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士兵几乎不用纸和笔,遇到四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张口就来,一口气就可以报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对于有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值也是随意报出。

    他的战友对于他的天赋见惯不怪,对于他报出的数据深信不疑。

    在里面,也偶尔有人在利用简单的计算尺进行运算,也有人快速地翻查各种函数值,还有人在紧张激烈地讨论着风速、温度、高差等数据对射击诸元所带来的影响,讨论相关的修正系数。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一幕的郭拙诚很是新奇地看着,良久才对身边陪着自己的作战参谋问道:“请问他们没有计算……没有计算器吗?”。

    作战参谋虽然对带着他们两个闲人到处逛有点不满,但由于这是师长亲自下的命令,他又知道柳援朝的父亲是他们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任务。至于心情自然说不上好,现在见郭拙诚询问,他用标准的军人口气说道:“因为计算器输入数据太麻烦,计算精度不高,而且经常出错误,所以他们宁愿用手工计算。我们师里有一台炮兵指挥仪,里面安装有沪海市一家工厂制造的计算机,但使用起来更是复杂,没有专家用不了。”

    这次郭拙诚倒真有点不相信了:“现在国内就有人将计算机应用到炮兵指挥上来了?”刚才他还担心自己说出“计算机”三字而让这个参谋说成是怪物,想不到他自己主动说出来。

    实际上这是郭拙诚自己孤陋寡闻了,中国其实早就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和应用。1970年的时候就运用国产计算机运算、控制过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还创造性地利用多台计算机组合分摊运算任务,使简陋的计算机承担了大型计算机才有的功能。只是当时的中国技术人员不知道这个技术的先进,以为又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土办法,没有人对此过多的关注。直到十年后这个技术才被美国计算机专家以高技术推介。

    1974年6月中国还制造了定名为djs130的小型机,实际上是仿制的美国nova1200。使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更是进了一大步。

    只不过此时的计算机没有前世的键盘和屏幕,输入输出都是电传打字机、穿孔机、纸带输入机,输入数据输出结果都很麻烦也不直观。很多时候操作人员都是将数据熟人穿孔机,纸带打出来之后让检验人员检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了再将纸带放入纸带输入机让计算机读取。计算机运算出来的结果也用纸带输出来,让技术人员解读。

    时间花费多,且对操作人员要求极高。没有多少文化的战士根本胜任不了,无法使用这种高科技设备。

    于是,炮兵部队依然采用人工计算、人工指挥,而不是借助那些洋玩意。在很多时候,因为很多年的经验积累,人工计算比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计算快得多,也可靠得多。

    其实这个时代也有了计算器,一般都是国外的华侨从西方国家带回来的,不但价格成本高而且数量不多,基本上被科研单位或上级单位垄断,分不到炮兵营这一级。

    所以,郭拙诚现在就看到了如此热火朝天的一幕。

    在这里,除了他,这里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那些忙于计算的士兵以及那个专家的,脸上明显写满了自豪:我们吃的可是技术饭,其他人不行

    耗时大约十三分钟,相关计算结果终于出来了,计算高手们一个个松了一口气,目光都盯在那张写满了计算结果的纸条。这张字条在计算室军官的手里呆了几秒,军官扫了几个关键数据后,迅速地在上面签字,然后快速地跑出帐篷,跑到指挥所递交数据。

    郭拙诚看不到下面的流程,只是心里猜想着。

    这时候纸条已经传到了指挥所的首长手里,那里的最高首长皱了一下眉,一边嘀咕着“怎么这么慢?比上次多了快一分钟”一边签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