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节 忠臣(下)(第2/3页)  伐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绝他入境;而只要大明天子不能回国,那皇明帝国政府事急从权地不执行大明律也就是顺理成章。因此帝国的政府和法学家忽然发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设法让皇帝和他的家人都获得缅甸国籍,只要大明天子成了缅甸人,那他就只能永远地呆在缅甸。

    这个设想很快被报纸披露出来,还引起了不少读者的热议,居然叫好者众多。大批讼师各抒己见,认为这个设想在法律上是完全行得通的。将来就算大明皇帝偷渡回国,皇明帝国政府也可以以非法入境的罪名把他老人家遣送回缅甸——法律面前,全体中国人平等;唯一不平等的是皇上,所以他不是中国人。

    差不多就在沐天波回国的时候,帝国政府正打算把这件事付诸实行,计划去找莽鲁和莽白政权,要求他们把永历一家老小登记到缅甸的户籍上去,还打算派出专人负责此事。

    沐天波听说这个消息后,愤怒至极地大叫出声:“丧尽……”喊出这两个字后,沐天波一下子愣住了,他感觉帝国政府丧失的并不是天良,而是另外一种东西。

    “听起来好像是邓相手下的风格。”吴三桂先是惊讶,然后就微微点头。现在吴三桂及他的手下普遍对邓名的印象是根本没有节操可言,连带邓名的部将也都如此,凡是接触到邓名的人也都在被他影响。比如耿精忠现在遭到围攻,竟然是三路明军和三路清军一起打他——前所未有的明清联军,合起伙来进攻耿精忠这个倒霉蛋。

    但同时大家又发现,邓名对承诺看得很重,尤其是条约、法律条文这种东西,只要邓名签署了条约,就会认真地履行。若是他想修改也会和气地与对方谈判,甚至拿出东西来补偿那些明明无法在武力上对抗他的人。

    四川作为受邓名影响最大的地区,现在对法律的重视也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在法律上讲得通,不管多么荒唐的要求邓名都会认可,然后去设法修改法律的漏洞——现在帝国政府和院会也是一样,做一件事前,总是会咨询讼师是否违法。,

    也正是因为四川重法的名声在外,所以几个四川同秀才起诉蒋国柱的事引起了天下瞩目——十三年前,浙军跟随邓名返回四川时收留了一批镇江孤儿,其中许多人现在已经是同秀才、帝国公民。当年的孤儿曾经亲眼看到蒋国柱的军队在镇江烧杀抢掠,把全城的妇女都抢走贩卖到扬州、苏州等地去了。

    蒋国柱逃入四川后,受到了帝国政府的欢迎,也依照特使赵天霸的许诺,给他和张朝安排了住处,办理了权如同秀才的证明文件。

    但蒋国柱才住了不到一个月,几个镇江遗孤就向监察司检举蒋国柱绑架了他们的母亲,监察司按照规定流程提起了公诉,提刑官也依法发布了拘捕令。现在帝国政府和受害者正在报纸上唇枪舌剑,有些帝国高官认为这几个受害者显然是不顾大局,为了个人恩怨而破坏帝国的统一大业和信用,立案的监察部门更是敷衍了事;提起诉讼的检察部门则称这完全是依法办事,即使告到邓名面前也不怕,而被害人更表示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监察司的首席长官和区长、亭长一样,不再由上司任命,开始通过选举产生,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都倾向于受害人。因为选民普遍对被害者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其他监察官在接受报纸采访时也都表示,此案从法律上看,定罪是毫无悬念的;不过帝国知府以上的官员都是直接任命的,他们更喜欢从国家的高度上看问题,一个个都非常重视大局,好几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帝国高官都表示,如果提刑官真的给蒋国柱定罪了,那帝国政府肯定会动用邓名临行前授予的特赦权,来保证前两江总督免受牢狱之苦——提刑官允许蒋国柱取保候审的决定传出后,支持受害人的监察司对报纸表示了遗憾,称这种重罪根本就不应该允许取保;而成都知府衙门则表示欢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