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块,不能说(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琦道:“郑相公,终是一个民女,带到京城,未免有些不妥。我怕此例一开,以后再无宁日。”

    刘琦所说的,类似后世电视剧包青天所讲的那样。包拯审理天下冤案,动不动就将犯人带到开封府。休说开封府没有这个终审权,就是有,也不可能将所有犯人一一押到开封府来。天下那么多案子,包拯能忙得过来吗?

    郑朗并没有再解释,既然知道仅是一个民女,为何你们大家一起不妥协?

    而且有的根本就不能解释。

    徐徐说道:“此女惊动天下,值得带到京城。我们也看一看,若是此女是穷凶极恶之辈,杀无赦,若不是,我们也要反思了。此女虽有杀人动机,然才十三四岁,这样的孩子懂什么?若父母健在,会不会发生?为什么其父早死,其母又早丧。我相信其父母死亡年龄,也不过三十左右。若是正常的生死病死倒也罢了,若是因为贫困而死,中年夭折,导致女犯年幼无人教导,那不仅是女犯有错,我们朝廷也有错。若此女又不是那种穷凶极恶之辈,严惩就不能严惩此女,包括我们朝廷也有过了。请诸位三思。” ”“

    “郑公,此言极是,就这样下诏吧,再查一查其父母死因。”赵顼道。

    这才是厚厚的人文精神。

    为什么会发生争执,正是这种人文精神在宋朝着重内治的情况下,出现原始的萌芽。然而郑朗不敢说出来。

    诸位大臣不再争执。

    郑朗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仅是一个民女,受害者也不过断了一根手指头,说句不好听的,杀了也就杀了,放了也就放了。这样争执下去。终是不美。况且朝中还有那么事要做。

    来京城。逾制了,可看一看,省得大家再争执下去。

    但问题不在这里。

    郑朗派小吏对司马光与王安石通知一声,让他们晚上到自家来吃饭。

    天到了傍晚时分。司马光与王安石来到郑家。

    两人在抬杠,看到对方来到,一起装作不认识对方。

    郑朗摸鼻子。

    成功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坚持。

    固执的结果。往往就是失败。

    在这里,坚持与失败有什么区别?所以范仲淹、王安石与司马光成功了,也失败了。

    让下人端上来晚餐。

    专门给他们准备的晚餐,两碟小菜,以及一张大煎饼。煎饼不小,一个人吃足够了,两个人吃肯定是不够的。司马光与王安石看着郑朗,郑朗说道:“君实,介甫,我们吃过了。你们请用餐吧。”

    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两人相视一眼。司马光岁数长了两岁,以身作则,将煎饼一划二,当然,不可能划得很标准,略大的一块递给王安石。

    王安石看了司马光一眼,不客气接过来吃了起来。

    郑朗微微一笑,情况比他想像的好。

    主要就是这几年,特别是在明年年底之前,熬过去,看到效果,以后变成微调,争议声会渐渐小下去。自己无论如何,在相位上还能呆上几年,这几年再教导,相互共事,问题就不严重。不然,以后两人矛盾激化,后果不可预料。

    有什么后果,看看现在的唐介就知道有多严重。

    食不语。

    等二人吃过了,郑朗说道:“介甫,君实分的饼可满意乎?”

    王安石不说话。

    郑朗又问道:“若介甫将饼分成明显的大小两块,将大块的饼留给自己,小块的分给你,你会不会满意?”

    司马光道:“郑公,你想说什么就说吧。不过阿云案我们虽坚持己见,乃是国家政事,不可将私人感情代入,家事是家事,国事是国事,这也是你教导致我们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