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 章(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顼来得及时,一是郑朗病好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是怕死,而是不去做无谓的牺牲,似乎郑朗做得不好,实际做得很好,劳逸结合,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也不苛剥,让郑朗身体一直很好。会溪城那仅是一个意外,不能作常数的。

    身体就是本钱,实际郑朗一生难得生病,就是这个身体。

    虽一度病了,但很快也就康复。

    第二郑朗在狄青灵柩前诵读《地藏本愿经》,外界有许多传言,大多数认为郑朗是替狄青抱不平,让一群小鬼们诬蔑活活急怒病发而死。知道郑朗为什么读地藏本愿经,只有四个人,赵祯,崔娴,王安石与司马光。

    郑朗要下地狱,不过这个下地狱更是一种升华。

    放以前,郑朗也有自己的坚持,赵顼来也不行,多半避之不见。

    思路的变化,使得这次赵顼成功见到郑朗。

    ……

    赵念奴看着郑朗,郑朗看着赵念奴。好一会,郑朗叹口气,说道:“郑及,你带着殿下她们下去。”

    就安排在郑家。

    但外人不知道,以为是这是皇上的意思,让郑朗教一教世子与小候爷,后者是皇上的亲外孙,前者是皇嗣的长子。前者更重要,这是对皇嗣身份的再明确。

    赵顼才十三岁,还不懂自己姑姑与郑朗对视时眼神闪烁的东西。

    他的到来,郑朗也认真的教导。

    此时郑家还有其他人,一些下人,侍卫,以及五个娘娘,月儿四儿她们,还有两个养子。

    有米才能做出好炊,没有米做不出来的。两个养子智商平常,教导起来也困难。到现在郑朗也没有让他们参加科举。不能参加,一参加必落第。但郑家也不急,要参加可以以后慢慢参加,不能参加也可以荫补。

    郑朗将赵顼带到自己书房。

    赵顼恭敬地站着,又施了一个大礼。勿用奇怪,在宋朝就是这样,连皇帝都照样喷口水,况且赵顼还不算是一个皇太子。就是皇太子如何?想一想程颐如何修理宋哲宗这个小屁孩子。让他坐他不敢站,让他站他不敢坐,差一点将宋哲宗整成神经病。比起郑朗,程颐又算什么?

    “不要那么拘束。”

    “是,”赵顼仍然激动地说。

    好大的雪啊,能坦荡荡么?

    郑朗又是一笑。虽然眼前这个人做皇帝也就那么一回事,不过做人无可挑剔。引导得当,说不定就是宋朝的一次生机。看着他,郑朗又想到另一人,蔡京。

    好与坏只是一念之间,要看人主怎么用了,蔡京放在赵祯朝,顶多就是一个王安石。吕夷简放在赵佶朝,说不定为恶超过李林甫。

    想到这里。他递过来两篇公文,道:“你看看。”

    赵顼打开看。

    “坐下看吧。”

    赵顼迟疑,不过天资是有的,忽然想到外界对眼前这位相公的评价乃是春风,温暖之类的词,大着胆子坐下。

    历史在这一瞬间已经在改变。

    赵顼不及赵祯,一是高滔滔放权太早,二是他缺少系统性的教育。现在没有资格谈权利二字,但论教育方式。整个宋朝能超过郑朗的不多。郑朗平易的态度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但赵顼还是小心翼翼的。

    郑朗在处理政务。赵顼小心地观看。乃是两条赔偿田地损失的条文,皆在沧州境内。这一段运河与水利比较烦琐。有滹沱河,三四条黄河出海支流,御河,浮阳水,无棣河,沙河。

    不但要考虑黄河,还要考虑运河,以及诸水入海,以及对地形与灌溉的影响,郑朗曾考察很久,后来周沆又率领官员考察了一年多时间,才最终决定治河方案。

    也挖了许多耕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