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百六十四章 大计划(六)(第1/3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欧阳修说道:“陛下,若此,请台阁言官见列,以参阙漏。”

    郑朗这些天一下值便往三衙与开封府跑,每天到天黑才回来,跑了十几天,恐怕今天事情不会小,怎能没有他呢?

    更急啊。

    郑朗对于这个前世偶像很是无语,越想越是不能急,不过他们参与对自己会有帮助,毕竟这次改革牵连甚广,依晏殊等人的性格,断然不会支持,也需要这些君子们呼应。于是上前一步又说道:“这次取证的人很多,牵连甚广,不仅是两府相公,还要有三衙官员以及开封府协助,若是台阁言臣参与,补充阙漏,也是美事。”

    赵祯有些迟疑。

    郑朗又说道:“为了展示种种弊端,以及诸军作叛,而叛不能平的真正原因所在,这次臣会强邀陛下恩准许多军民进入都堂,或恐多有违例之处,有台阁言臣参与得失,也能为将来减少纷争。”

    “准。”赵祯说道。

    立散早朝,将两府以及三衙、与开封知府李淑,台阁言臣尽数召入都堂。

    还有许多大臣没有资格进入都堂的,可是全部侧目而视,心中猜测都堂上今天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欧阳修很兴奋,进入都堂时对郑朗悄声说了一句:“朝廷当需如此。”

    郑朗满面黑汗,没有吭声。

    陆续坐下,有的言臣名轻职微,来到都堂又是激动又是紧张,不停的东张西望。郑朗说话了,说道:“为了解决国家弊端,臣想了一条方略,不过在说出这条方略之前,臣会请一批人陆续进宫,让陛下看看国家之弊。这些人有的是普通百姓,有的是普通将士。请陛下恩准。”

    “准。”国家到了这地步,赵祯也急,但臣子献的方策,他多不欣赏。不是不执行,是没有好的谋略。不然他不会坐视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相比于王安石步步到位的变法,庆历新政算什么?一大堆空谈!

    郑朗又对台阁言臣说道:“略有违制,也请诸位言官许可,毕竟国家到了今天。弊端很重,虽破例,也是为了改革国家弊端,请各位顾大局,而疏小漏。”

    “行知,只要是为了国家。台阁言臣也不是死板之人,定会竭力支持,”欧阳修说道。他成了台阁大佬的大哥大,至于他的联亲王拱辰自动疏忽。

    郑朗又不能语,看着赵祯说道:“而且今天所召见的人也多,时间会很长,请破例延长都堂谋事时间。”

    “准。”

    郑朗与三衙十几位武官使了一个眼色,一个武官出去,过了好一会儿带来第一批人。一共三百多人,这三百多人自进入皇宫起,就万众瞩目。全是老者,一个个白发苍苍,老者京城有很多,关健他们身上还披着盔甲,有的年老体弱,抗不住盔甲的重量,不停地喊着边上的老兵扶自己。谁来扶你啊。无奈之下。一些在宫中守值的侍卫过来帮忙,将他们陆续扶到都堂。

    一进都堂。君臣一看这些老兵,全部囧了。

    郑朗来到一个老兵面前,问道:“老翁翁,你这大把年龄,为什么不退役啊?”

    “啥?你说啥?”

    郑朗没有办法,走近,附在他耳边大声说道:“老翁翁,你高龄多少哪?”

    “我啊,我七十六。”

    “老翁翁高寿哪,但你这把年龄,为什么不退役,在家坐养天伦之乐啊。”

    “我还能为陛下上阵杀敌。”老兵有意挺真佝偻的腰杆,挥了挥枯萎下去的小胳膊肘儿,大声喊道。

    老人家豪情是好的,可看他的样子,这一回连欧阳修也是满脸黑汗,赵祯坐在龙椅上,开始抹额头。别急,一个老人许久未穿盔甲,沉重的步人甲压在身上,终于支撑不住,卟通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传御医……”赵祯无力地说着,他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