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书海阁 >-~    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

    郑苹坐在郑朗前面,用小手拍着马背,喝道:“大青,大青,快点跑。”

    小青老了,跑不动,郑朗快马回中原,骑的是别的马。但小青自幼就在郑家养大,十分通人性,郑朗舍不得丢弃,于是平时多骑着。慢腾腾地驮着郑朗与他两个女儿,在青色的平川上小驰着。

    郑航在郑朗背后咯咯的乐。

    远处老百姓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十分感动。

    兜了一圈,郑朗骑着小青回来,继续观看百姓在修水利。

    环庆路与泾原路主要是渭水流域,渭水又有秦祁水、咸水、葫芦川、泾水、北洛水、沣水等支流,其中以泾水与北洛水流域面积与水流量最大,但泥沙也最多。

    泾渭分明便是指这种情况。

    渭水是好同志,上游河水清澈,但泾水与北洛水从黄土高原经过,带来庞大的泥沙,于是水道浑浊不堪。

    环庆路与泾原路上游的泾水与泾水支流许多河道依然很清澈,危害并不大。

    自中游开始,河水变得恶劣起来。

    泥沙将水道堵塞,与两浙江东胡乱围湖是一个性质,望水水储蓄不住。水大时,河道浅,泛滥成灾。于是自古以来,关中为了生存与耕种,兴修许多水利,包括三白渠。

    秦凤路渭水上游流域稍稍好一点,可环庆路多是泾水流域,泾原路也有一部分泾水河段。不在三白渠范围之内,范仲淹与郑朗便做了一些小型的维护整理。

    还有屯田。

    郑朗的屯田去年就开始,各种粟米与高梁全部种植下去,同时还种了一些豆类。

    五月,已经生机勃勃的长起来。

    又沿着各种河段在岸边种植大量树木,防护河堤。这项工程不仅在泾原路,在他的提议下,整个泾河岸边,包括泾原路与永兴军路、环庆路,都在种植树木。

    不难,有许多山区还有许多山林,山林里面长着许多杂乱的树木,十分拥挤,将它们挖出来移载便是很好的树苗。

    会改善,但不能彻底解决,因为滥牧滥垦,整个陕西、西北地区水土皆在缓慢的恶化,一旦有雨水来临,雨冲刷之下,滚滚泥沙随着雨水一起汇聚到各条河流当中。

    泾水还是浑浊的泾水。

    但治比不治要好,出人意料是各部蕃人与羌人全部知道植林的好处,以前多次反对汉人大肆砍伐树木,将长满青草的平川改造成耕田,还发生多起冲突。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对环境的原始认识。

    郑朗要植林,这些蕃子比汉人更配合,是好情况。

    于是郑朗用市易得来的钱,在整个泾原路后方植树造林,只要是无法耕种的荒坡,皆陆续的种上树木。

    想取得效果时间会很长,上游地方位于战事前线,不敢多种植树木,以利于敌人隐藏行踪。垦田与放牧,人口增加对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抵消自己这些布置,树木从苗长成木还有好几年时间,因此到了五月,雨水增多,各河溪都出现一些小问题,影响了屯田。

    郑朗不断出来巡视察看,做补救措施。

    带着百姓在汭水筑了一段河堤后,天色日暮。

    忽然天色昏暗起来,一会儿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郑朗说道:“各位,回家吧。”

    诸人一轰而散。

    郑朗带着妻子也进了崇信县城。

    天也黑下来,雨稍大,密密的打在官衙外面树叶上,发出蚕吃桑般的沙沙响声,居然有了一分江南雨天的韵味。

    一个铁蹄匆匆忙忙而来。

    到了县衙,士兵翻身下马,找到郑朗禀报道:“郑相公,伊实济噜率领一万五千骑突袭阿干城,瞎毡不敌,阿干城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