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战(上)(第1/5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战(上)

    郑朗书奏没有到京城,赵祯已经下令松开刘家的包围。

    对军事不懂,可不能忽视京城这群大臣的智慧。

    先是贾昌朝进言,汉杀李陵母妻,陵不得归,而汉悔之,先帝厚抚王继忠家,卒得其用,平事未可知,而先收其族,使果存,亦不得还矣。

    汉朝杀了李陵,李陵不能回到汉朝,平空折损了一员虎将。宋真宗厚赏王继忠,王继忠仍在契丹,但为两国和平起来重要的桥梁作用。

    然后任布等臣子纷纷进言,更莫明其妙的是富弼,想像力丰富,说道,平引兵赴援,行不淹日,以奸臣不救故,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敢情他将杨业的故事搬了过来。

    事后郑朗差点气疯了,两人共事很长时间,郑朗也没有客气,写了一封信,狠狠地将富弼批评一顿。你是知谏院的言官,进谏可以,但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凭想像力进谏。

    于是赵祯下诏解去刘府的包围。

    前面刚解围,郑朗奏到,赐平及元孙家绢五百匹,钱五百贯,布五百端。这时候郑朗还没有将刘平血战真相还原出来,先做小小的赏赐,以作补偿。

    赵祯已经隐隐知道更多的真相。

    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令类的领导人,不是没有智慧,只是性格宽厚仁和。

    随即下达罪己诏。

    是郑朗写的小纸条,上面只有十五个字,吴起吮脓,唐太宗哭祭。陛下,下罪己诏。

    说的两个故事,有士兵腿上长了脓包,吴起亲自为士兵吸吮,其母闻听后却号淘大哭起来,不是好事啊,吴将军对我儿如此,一旦开战,我儿必奋不顾身,也必定会牺牲。

    李世民征高丽无果,回来后遇到大寒天气,冻死数千人,亲自为士兵哭祭,而民不怨,士更为李世民所用。

    三川口一战,范雍、刘平、李士彬出现一系列指挥的错误,朝堂也出现了错误,包括赵祯在内。

    因此郑朗让赵祯将责任揽下来,不就是罪己诏吗?说罪己诏,仅是承认一下错误,百姓反而更爱戴,大臣也会更惭愧,士兵也会更感动。一道诏书,会产生许多良性作用。

    接着郑朗第二道第三道奏折呈来,速度很快,远胜于历史上的速度,也更接近真相。郑朗的加速,使得一系列事件全部加速,包括王信。

    黄德和的逃跑,连带着裹走许多将士逃跑,连刘平儿子刘宜孙也被黄德和的逃军挟带之下,带出战场。黄德和逃跑至甘泉大掠百姓,有败兵到来,黄德和问刘石所在,败兵说,言战时相失,不知所在,或者以为失亡多,不敢归,已降贼。

    这是最初给黄德和联想翩翩的由来,听罢黄德和大喜,说,刘平降贼已明,我当奏报朝廷,你我皆转战有功,我会给你嘉奖。卒喜,出营扬言刘平降贼。

    其实这个士兵是随着黄德和逃跑时,从中军一道逃出来的,随后战场根本一无所知。

    刘平寨破,逃出来一个蕃将叫吕密的,附从黄德和,说亲眼看到刘平被李元昊捉住,这是他猜测之语,以吕密的武力,能得见刘平被捉住,也在刘平附近,如何能杀出来?但黄德和更喜,厚赏吕密,又作奏折说,贼以生兵冲破大阵,臣与刘平等阻西山为寨,再接战,而平败降贼,臣等不受屈,力战得出。

    第二道诬奏与第一道诬奏有冲突,但黄德和也不管,我说了什么,只说刘平投降,我劝未听,所以带兵杀了出来,也没有说过在西山为寨的事。这时郑朗已离开开封,并不知道。

    如果郑朗没来西北,还发生一件事,不但吕密,刘平手下勇将王信也杀了出来。他倒是亲眼所见刘平被抓住,但其恶刘平被抓,这是耻辱。所以一直没有说出真相。

    逃到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