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 宋诗(第1/7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宋诗

    三艘船在纵横交错的塘浦中行驶。\\  首发\\

    一轮明月升了起来,昏黄月光给这些河道带了一种瑰丽的韵味。

    河浦两边是望不到边际的青色芦苇,茭,葑,藕,还有岸边的青茅与青蒿,象一道道青色的纱帐一路挽到天际。到了这里,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崔娴与四儿、江杏儿坐在船头,看着两边美丽的景色,说了一句:“官人,做一首诗吧。”

    “做诗啊,好,我来一句,下面你对。”郑朗看着月亮,以及向后移动的柳树说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不对景,人在船上,如何约于黄昏?”崔娴说完,用丹凤眼狐疑地看着郑朗。

    知的。

    可郑朗偏不解释,从她怀中将郑苹抱了过来。

    “要不改成月上柳梢头,船行黄昏后。”

    “行啊,下句到你。”

    但一改还有那个韵味?崔娴仔细地琢磨一下,很觉得不妥,不服气地问:“你也没有约过人。”

    “约过的,我约过杏儿,”郑朗看着吃吃笑的杏儿说道。

    “官人,不要打趣,正经的作一首诗。”

    郑朗磨不过,看着这美好的夜景随口吟道:“水中纱黄,浦边纱绿,船行纱缦不破。月移华影露水浓,阆中飞彩映云路。河下月走,天上月故,风动柳丝万缕。手掣玉盘做酒盅,蓬圆丹朱悬江树。”

    “不好,没你在花会上写得好,”崔娴抗议道。

    一分钟词作,怎能会好?

    郑朗笑笑不作声,想写那几首词,让苏大才子过来,也不行,后人说苏东坡的词为北宋翘首,可在宋朝人眼里,有几人的词能及上周邦彦词作?

    船儿到了长安镇,从这里,进入杭州境内。

    这一行郑朗速度很慢,没有立即来到杭州,一路走一路停,看了江宁,从润州进入大运河,看常州、苏州,再从吴兴入太湖,看了洞庭山、宜兴、湖州,再从湖州吴兴塘插到大运河上,看了看秀州。

    又是许多官吏疏忽的地方。

    一个地区的发展,周边环境也很重要。

    如在太平州设港,必须挪到芜湖,没有后来地形的变化也要挪,当涂离江宁太近,必然会有很大的影响。

    先看了周边地区的商品,是在他计划之类的事务。

    北宋之初有九福,京城钱福、眼福、病福、屏帷福,吴越口福、洛阳花福、蜀川药福、秦陇鞍马福、燕赵衣裳福,有的福微不足道,比如什么病福,指大夫多,有的福正是指当地名产,燕赵的纺织,四川的药材等等。后来有人又提出监书、内酒、端砚、洛阳花、建州茶、蜀锦、定磁、浙漆、吴纸、晋铜、西马、东绢、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兴化军孑鱼、福州荔眼、温州挂、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东华门把鲊、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长老、京师妇人为天下第一。

    说法是不对的,许多未必是天下第一,例如京兵。

    但这些第一中的商品都是宋朝最杰出的名牌产品,其中东南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除了榜上的,东南还有一些产品也在全国享有良好的口碑,看一看它们究竟好在哪里,以及当地的市价。

    后者同样重要。无他,一个商税!

    宋朝几个皇帝是很爱民的,无用置疑,赵匡义虽是化学大师,对老百姓同样很爱护。因此制订的制度与法令比较公平,不仅是科举,还有经商之道。商税有行往时的过税,交百分之二,交易时产生的住税,百分之三。不算重。不但如此,原先不让官员行商,但贵戚仍鬻贩谋利。直到驸马柴宗庆央请妻子鲁国长公主,也就是将宋仁宗救醒的大公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