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四章 老贪(第1/9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老贪

    两份书奏迅速传到吕夷简手中,先是那幅万人签名书。&*.最快更新**

    非是小事,当真吕夷简不知道差役法的弊端。但他同样经过了许多事,比如茶法,正是在他主持下,李咨拉开茶法改革的序幕,可没有多久,就被大儒孙奭率领守旧大臣弄得灰头灰脸。

    一颗心还没有死。

    再到赵祯亲政,他手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贿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若是让他成功,宋朝还有没有弊端?

    正朝纲,驱逐后党,维护皇帝地位,稳定帝权。

    塞邪径,断绝不好的行为,比如说祥瑞,谄媚。

    禁贿赂,杜绝贪污受贿。

    辨佞壬,辨认忠臣与小人,这个小人非是君子党说的那种小人。君子党当真是君子,除了破坏就是破坏,除了打倒就是打倒,这就是君子?好象与黄巢他们所做的差不多,只是黄巢他们不是用嘴巴子,不是用笔杆子,用的是武器。或者论吵架,东京城还有几百个特会吵架的妇人,难道她们也是君子?

    他也不会做这样的君子,忠臣是指忠于皇帝的人,为了皇帝,为了宋朝,什么事都愿意去做,兢兢业业,那怕污了自己的清名。

    事实他一生名声不大好,但也是这么去做的。

    正因为有了这个忠,使他与丁谓等人有了本质性的区别。郑朗一直不怎么恶,尽管有很多事也让郑朗反感。不是一个忠臣,是一个忠于国家的白脸老臣。

    绝女谒,后宫中的女人们,你们安心替皇帝养儿子,政事不得罗嗦。

    疏近习,近习出自《礼记.月令》:“﹝仲冬之月﹞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李治次子李贤注近习之义为诸佞幸亲近小人也。也就是远离小人。

    罢力役,许多道宫寺庙不要再修,养一养民生。

    节冗费,那一晚与皇帝说得不多,但说了一些。毕竟事情犹关很大,冗兵冗政冗吏,动那一样都会引起无穷的争议。

    什么叫改革,这也是一种改革。

    比如姚元之上疏十事,李隆基受之,改了,革了,改革得很好。不一定非得象王莽与杨炎那样,让天下沸沸扬扬的,才算改革。

    是不是很高明,轻重得当,若是赵祯受之,就可以再进一步着手细节。

    但第二天诏书就下来了,自己外放!

    这就是自己雄心勃勃的后果?

    再到后来,自己却成了奸臣,成了小人。

    于是什么改革也不谈了,只做进一步的微调。敢动?动一动,马上会让言臣喷死。

    郑朗打的什么小心眼,他看不出来?

    还来一个四万人签名按手印上书?

    直接批了五个字,汝意欲何为?忽然想到了舒州与广德军,和州与无为军两个太守在胡干,让他不喜,但比广德军与舒州好。广德军本来就是在太平州的南边,两州相邻,你要学习人家的经验,而不是看守百姓。这是宋朝,非是唐朝,不让百姓流动。舒州太守在做什么?苛没大家的财产不对,也不能让国家的财产给大家做人情。

    中庸之道啊!

    这样想一想,郑朗还是不错的,虽然与他政见不合。

    又写了一句:诸吏事迹呈于中书。

    然后用快报送回太平州。

    你想干什么,直接说,不要拿四万户百姓来吓我,我是长大的,不是吓大的。直接说,说得有理就通过,没有理俺就不准。有胆量就你敢鼓动四万户百姓闹事,看你要不要脑袋!

    很简单的就将事情处理。

    但刚将这十几个字的批注送走,第二份书奏又到了京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