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0 章(第1/4页)  逍遥灵帝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峰和吴清浣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唐朝的刘仁轨。

    刘仁轨,生于公元601年,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前大庄二组,别名刘响村,在此村的西边桥头有刘仁轨宰相的墓碑}。

    他是唐朝大臣,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海军统帅。

    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dàng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

    由于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唐,连年大兴土木,并且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里,刘仁轨自幼便过着清贫的生活。

    从隋大业七年{611年}起,各地相继bào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战乱使刘仁轨无法正常谋生,很多时候都是清闲在家中。但他并没有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浪费,而是依旧专心学习。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后,便提笔改了几个字,使所奏表章焕然一新。

    任瑰见到表章后,惊异不已,立即将刘仁轨补息州{今河南息县}参军。

    不久,又转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尉。

    在烽火四起的隋末,刘仁轨从最基层扎扎实实地做起,一直到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出兵百济。

    平定百济之后,俘其国王及太子,在其地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并且留刘仁轨镇守百济府城。

    面对强敌环视,刘仁轨孤军镇百济而获得国际名声。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二十三章 王润贞与徐苕郎

    相传刘仁轨出身贫寒,后虽身居显位,但从不矜倨。

    他每次接见年轻时的旧友,都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

    当年刘仁轨任陈仓尉时,相士袁天罡曾对他说:“君终当位邻台辅,年将九十。”后果如其言。

    刘仁轨虽身为文官,但在古稀之年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确实难能可贵。

    而白江口海战的胜利,也使刘仁轨成为华夏国战争史上为数不多的海军名将。

    公元663年,倭国认为帮助百济驱逐唐兵,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好机会,于是倾全国之兵渡海作战,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旧地。

    唐廷也没大意,急诏右威卫将军孙仁,率近一万唐兵从海路乘军船驰援,与刘仁轨会师百济城,从而“兵士大振”。

    会师后,刘仁轨以“擒贼擒王”的战略,会战倭国水军于白江口,四战皆捷,水陆连胜。

    倭军几乎全军覆没,倭国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从此“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当时唐朝水军为七千余人,战船一百七十艘;倭国水军万余,战船一千多艘。倭军虽在数量在多于唐军,但唐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所造海船以形体高大、xìng能良好著称于世。

    一时“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唐军四战四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焚毁倭军战船四百多艘;击毙倭将朴市田来津;扶余丰趁乱逃奔高丽,其所佩宝剑被唐军缴获;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和倭军残部投降;百济诸城全部归顺,百济再次得以平定,只有迟受信据守任存城不降。

    674年,刘仁轨以鸡林道大总管身份出击新罗,使新罗王臣服。

    685年,他劝谏武则天勿专权,反而被武则天命为文昌左相。同年病故,年八十五岁。

    在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朝统治者对东征将领可谓精加选择,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将领的指挥和作战才能。

    如薛仁贵“勇冠三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