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印巴对垒(第2/4页)  智能工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科技研发,军费支出很低。

    由于不再需要维持全球霸权,实际上也无法维持,所以英法两国的常备军规模小得可怜。

    看考虑到两国的工业生产潜力,即使是排第三的德国也表示压力很大。

    很可惜,印度的政客却看不到这些,他们还在迷信于二战时期的那种战略观点,在外交上左右逢迎,毫无立场可言,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不齿。

    这也是为何,华夏联邦不愿意帮助印度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不希望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半个世纪之前,日本的崛起,就给中国带来了深入骨髓的痛苦,至今仍记忆犹新。

    幸好,遏制印度的发展战略已经获得了成功,这个所谓的南亚强国到现在都只是徒有其表。而妄想着在西方阵营的支持下,挑战华夏联邦在亚洲的霸权,必将遭受惨痛的失败。

    1970年的2月底,印度开始了他们的空军的部署工作,从平时侧重的西部和首都地区改为向西部侧重。

    对于没有投入这次作战准备的空军力量,印度军方也向西部作了调动,严密监视印巴其他的边界地区,为了这一次的印巴战争,做着万全的准备。

    印方投入本次作战的空军力量也分为三个集群,从梯次部署,分别为地面部队的三个集群提供空中支援。

    其中最靠近克什米尔作战区域的空军机群,全都部署在斯里纳加,并且要担负着争夺制空权和为地面第一突击集群提供空中支援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战术目标,印度军方在这里部署的先进制空战斗机和攻击机最多。包括大量东欧制造的歼击机,共计8个战斗机中队,专门负责与巴基斯坦夺取制空权。

    另外还有共计两个攻击机中队的轰炸机,为第一突击集群提供火力支援。

    对于前两次的印巴战争来说。印度无疑都是占据了优势,但是在中美两国的干扰下,印度都没能彻底控制克什米尔地区。

    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南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美国和整个北约对印度的扶植,只是需要培养一条能咬人的狗,而不是一头会吃人的老虎。

    这一次中美两国都被北洲和中东的混乱局势所拖住,结果在南亚的力量变成了真空。印度对于本次印巴战争,可谓势在必得。

    制定了最高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取得真正的胜利,完全占据克什米尔。然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但印度人却不知道,华夏联邦已经早有准备,并且在克什米尔的另一侧,配合着巴基斯坦,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兵力集结。

    虽然因为在主要的海外军事力量被拖延在了东非和中东。但华夏联邦也正好想实验一下新的战术体系,以及一种至今仍未投入实际战场的全新战术兵器。

    有了强袭机甲这样的近战利器,占领行动将不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知道。在以往的近代战争历史中,各种被巷战泥潭拖累而导致全盘崩溃的例子屡见不鲜。

    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还有原本历史时空里的美国对越南。苏联对阿富汗,都是因为无法实际占领,而被各种游击战骚扰搞得灰头土脸,最后引致兵败。

    华夏联邦高层顾虑的也正是这一点,如果同时被两个战场拖延,那么光是庞大的军费,就足以压垮国家的财政体系了。

    相比于印度的扩张型战略,巴基斯坦国防政策基本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保守,和印度人的野心勃勃不同,巴基斯坦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且与不主张军事扩张的华夏联邦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甚至,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华夏联邦的联邦成员,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存在着。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中国很少朝南亚地区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