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1/2页)  大江大河之我是Mr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程厂长的手段宋运辉虽然能够看出一些端疑,但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些,宋运辉经常听二成说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本事,有技术,现在也不缺乏平台,无论如何都有一席之地给自己。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增强自己的本事,同时也想到让自己的本事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且不谈老程如何拉拢方平,创造他和程开颜见面的机会。

    宋运辉则是继续利用自己主管新车间销售与生产大权的机会,稳步地巩固自己现有的地位。闲暇时间,督促新车间技术室翻译编写操作规程,他自己则是撰写多篇有关新技术新设备消化应用的文章,投稿于部门刊物。当然,想要向上投递稿件则必须要过总厂这关才行。

    在宋运辉的设想中他要些的文章要总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以《引进,只是开始》为题。他想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从金州设备引进之后,国际市场方面对产品需求的参数变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体现出来的优势增减,分析国外产品为什么能在人工比中国贵的前提下还能保持价格优势,又分析目前风起云涌的自动化设备在减少运行成本和控制质量稳定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由此提出他的论点:国外设备引进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引进设备的良好框架下继续革新技术改造,赶上国际技术领域和市场需求的风云变幻,保持设备永恒的先进性,才是设备引进的最终目的。

    宋运辉依靠心中所想和整理出的大量资料,用数个日夜创作出了系列中的上篇。宋运辉反复审校数次,又获得了岳父刘总工的审阅并认可,这才前往总厂交给水书记。老水对于宋运辉这篇文章并不是太在意,只以为不过是一篇阐述设备引进消化改造的技术性文章,他不懂技术,略略看一眼就审批通过。可是文章一经刊登,作者开阔的视野,新颖的角度,独特的观点,以及极富激情的辞藻,立刻引起部领导上下的重视,视之为全系统设备引进的宝贵经验之谈。上面立刻打电话下来,询问金州总厂如何能大胆走出计划经济体系,从国际市场高度回头审视自己的产品。上面的领导要水书记盯住写这篇《引进,只是开始》的这个叫宋运辉的干部,让他继续深入剖析引进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分析设备引进与现有制度的衔接与碰撞,分析金州总厂如何以设备引进为契机,从而迈步进入国际市场。

    老水被上面的电话这么一提醒,让秘书立刻问宋运辉拿来原稿,看着看着,一朵微笑升上他一向尖锐的眼睛。他拍着扶手舒心而笑,“这个宋运辉啊,还真是能给人惊喜,人才啊。可比只会勾心斗角的手段高太多了。”接着他亲自去找宋运辉,让他赶紧抓紧时间,把文章的中篇,下篇都写出来。

    宋运辉做这件事的初衷如今已经完成一半,他怎么会不知该是自己先要一部分糖果的时候了。考虑了一下,他才沉稳地道:“书记,起码得再给我一年时间,我可以从设备改造方面入手,不过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比这篇有内容。”

    “为什么?”

    “这篇写的正好是我们处于一个拐角时期,走出拐角,前面豁然开朗,一下看到好多新事物,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我估计未来一年之内,新车间基本上走在直路上,看到的新景物只会是细微变化,这种细微变化只可意会,写出来并不会太好看。”

    水书记不由得笑了,摆手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你既然在拐角看到许多新事物,接触到许多新变化,有没有考虑分析一下激发我们走出拐角的因素有哪些?当时我们考虑的都是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遭遇了多少新旧思想的碰撞?当时我们又是如何决策的?”

    宋运辉听完禁不住看着水书记好半天,这才道:“这个题材……太大。”

    “对,这是一个很大、而且很严肃的题材,按理说应该交给专人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提笔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