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人物(第1/2页)  那一年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过了四月,京城的天气越发热了起来,整个城市已经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最近,老钟愈发的阔气了,慢慢的成了京城的一号人物,跟生意沾边的混子、回城知青、小贩有谁不认识钟哥的,人敞亮又阔气。

    随着东莞的衣服和黄国豪的电子产品源源不断的送过来,老钟、李龙、姜满三人忙的是不可开交,可是挣钱也挣得非常开心,每天睁开眼就有人送钱上门,生意愈发的壮大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衣服和电子产品也就在秀水街附近出货,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货物逐渐占据四九城,不少以前的小贩成了二道贩子,甚至把东西都卖到了天津、河北。

    与此同时,老钟也收了几个人帮忙,以前有过过节的放叉子就是其一,也许是被老钟打断肋骨的交情,反而更加的狗腿子,凡事以老钟马首是瞻,仿佛那几根肋骨的事情,早已烟消云外。

    无论在哪儿,都是钟哥长,钟哥短的,捧得老钟连连得意。

    当然,李龙和姜满这两个外来人,也变得小有名气,得了小二爷、小三爷的绰号。这是无知的人把老钟、李龙、姜满按年龄排了个序,他们哪知道这三人的上面还有一个白面书生的姜斌。

    有捧得,当然有踩的,无论什么时候,地域歧视都是有的,三个外地人在京城趟地儿,肯定有不少人看不过眼,觉得他们都是没有工作的盲流子。

    盲流子是啥?那是危害社会稳定的有害因素。

    因此被人举报,也属正常现象,几人在秀水街被警察追过不止一次,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几人变得愈加低调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生意做得红火就行。

    唯一的苦恼就是,东莞的送货总是赶不上趟,下一趟没到货,上一趟的货就已经卖完了。陈家伟没办法,只能打起了虎门镇其他作坊的主意,一家一家的收购能出手的衣服,然后给送到京城。

    因为有稳定销售渠道的缘故,陈家伟往返南北,也变得愈加乐此不疲。

    正所谓,居宜体,养宜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与姜斌一起的几个人变得越加精明,倒是越发把自己当成了生意人,一切都以安心挣钱为重。

    要说做生意危不危险?可以说危险,也可以说不危险。

    危险是因为这个年代还有“投机倒把罪”,真要是把你安上这个罪名还真的够你喝一壶的。不过,1979年的“投机倒把罪”为了迎合改革开放已经限缩,除了几次严打的时间,政策有所反复,真正在京城入罪的比较少,一般就是个行政处罚,符合违反金融、外汇、金银、工商管理法规和情节严重等四要素,才会入刑。

    另一方面,还有另一个原因,年初结束上山下乡780万知青,浩浩荡荡的扎堆回城了。全部安排工作是不可能的,于是待业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些被社会排除正常就业领域的“闲人”,也是要吃饭的,无奈也只能被逼上梁山,摆个小摊小贩,养家糊口。

    在中国,有一个词叫“法不责众”,人一多就成了普遍现象,政府要真管起来,那还真的不容易。

    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温州的八大王为什么被判“投机倒把罪”,难道商业氛围那么好的地方只有八大王嘛,当然不是,枪打出头鸟而已。

    姜斌深谙此道,不时的过来打一打各人心中的得意劲儿,低调才能获得长远。因此,当下面出现二道贩子的时候,老钟非常生气,姜斌却大度的很,有人出头正好,绝对不能做一家独大。

    1979年,国家不仅在经济上有所松绑,在教育上也是多了不少自主空间。

    这一年,不少学校组建计算专业,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等各个领域多点开花,都在跟随国际脚步奋起直追。

    姜斌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