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章 偶像(第2/3页)  大时代中的小农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喊了两声也不见家里有人答应,找了一下发现家里根本没人,这便知道自己的老伴一定是又出去溜门子了。
    不光是黄道然在这里住的舒服,老太太在这里住的也开心,和一般差不多大年纪了老太太一起捻个线啊,做个鞋啊什么的,有意思又打发时间,和一帮老姐妹一起聊上一聊,心情可比闷在家里好多了。
    老太太这边正玩着呢,听到那边传来老头子的声音,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
    “我们家老头子回来了,我得回去看看”。
    “那您快点回去吧,这男人啊越老越像是长不大的孩子,离了人不行!”
    “对啊!”
    “可不是么!”
    在一阵附和声中老太太回到了自家了院子里,屁颠颠跟在老太太身后的还有老头刚买回来的小黑狗。
    老头子给小黑狗起名叫碳条,一来是这小东西黑,二来碳条也是作画的工具,算是相当不错的名字。
    当然比起吕庆尧这些人的什么大黄二虎之流的名字,要有意义太多了。
    乡亲们在取名一项上,和桑柏算是半斤八两,都是没什么创造力的。
    老太太回到自家的院子,看到老头正蹲在廊架下面,啃着西瓜便问道:“你叫我干什么?”
    “没事,就是看你在不在家,来,吃个瓜!”
    “又从哪家摘来的?”老太太问道。
    黄道然说道:“什么哪家摘来的,我长的那么像小偷么?”
    “都摘人家几次瓜了,你还好意思提?”老太太不好说自家的老伴了。
    柳树庄乡亲们种的东西没有几个人乐意拿出去卖的,因为卖不上几个钱。
    虽然柳树庄的菜好吃,瓜果的水份也大甜度也高,但是你想卖出价来那不成,这边的人宁愿不吃也不会多花一毛钱,买同样重量更甜一些的水果。
    不是他们不想吃,而是口袋里的钱并不许他们这么做,至于运到县城或者是市里,那面临的麻烦更多,一路上这边抽个钱,那边缴个费的,还不如不操这份心,直接去厂子里多干一小时工呢。
    国家统计,这时候城镇人口平均年收入是1387块钱,农民人均收入是630块钱。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还不错?
    不过当你仔细想一下,二零年的时候你达没达到这种平均收入,就知道落到一般人的生活当中,这些平均出来的钱得打个几折了。
    反正桑柏那时候是拖了后腿的,报告上人均一万一,桑柏一个底层的小临时工,四千块一个月。
    菜卖不上价,还费时。
    因此,菜园子几乎都是对大家敞开的,不过因为家家都有,家家都种,所以走路见谁家的瓜好,顺手摸一个摘一条也不算什么恶事。
    “这西瓜是延平给的,回来的路上正巧遇到他回来,三蹦子上拖了十好几个瓜,就给了挑了一个”黄道然说着把一片瓜塞到了老伴的手中。
    老太太吃了一口瓜,赞了一句:“比帝都的好吃”。
    “这是田里摘下来的熟瓜,城里卖的什么瓜,都是没熟摘下来运到地方也就熬熟了,能和这里的比么”黄道然说道。
    柳树庄除了清净人好之外,这蔬菜瓜果的味道也是让老两口子想念的,新鲜的蔬菜炒起来比城里菜场买的要好吃多了。
    就拿最简单的洋柿子(西红柿)来说,这里的洋柿子烧出来的蛋花汤和菜场买来的那就是两个味儿,一个自然的酸中带甜,一个怎么烧都去不掉青泡味儿。
    老两口子是没有问,要是问桑柏,桑柏一定会告诉他们,这是两个品种,这种的西红柿别说运到菜场了,半路上就烂掉了。菜场卖的那是专门培育出来的品种,半青不红摘下来到菜场摆上去又红又光滑,表皮还没有伤。
    “你要是没什么事情我就过去干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