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7、知我者,玄子也!(第1/2页)  辅炎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刘玄知道法正的能力,也不想过多得罪对方,使得对方回去说刘备坏话从而坏事,遂颇有唾面自干之意回答:“曲辕犁乃不才以直辕犁所改进,皇叔初试,而耕牛又是生牛,故而我主一时不慎,为耕牛所绊倒!”

    抄文章是抄,抄制度也是抄,厚脸皮的刘玄,也就不在乎再抄一回曲辕犁,贪天之功为己有了。

    刘玄这么一说,法正顿感兴趣,既然对方说的言之凿凿,即使并非真是这个原因,想来也有这件事情,不然法正稍加考证,便可戳破这个谎言。

    因此也对刘玄高看一眼,虽然不知道曲辕犁功效如何,然其既将心思用在耕种,可见其绝非尸位素餐之辈,而是真心想要改变,便道:“不知正可否一观?”

    刘玄、诸葛亮互相一看,然后齐道:“又非何等见不得人之事,足下愿观,乃我等幸事,有何不可?”

    二人见到法正态度缓和,心中欣喜不已,哪里会拒绝法正观看?

    反正看一下又不会少了一坨肉!

    如果是孙权的人,曹操的人,他们还需要遮掩一下,刘璋的人,则完全没有必要。

    别的不说。

    但说刘玄深知法正不看好刘璋,早就想要寻找下一个卖家,便不会拒绝。

    二人说完之后,刘玄再道:“玄知足下文韬武略,有张、陈谋国之能,伏请法生不吝赐教在下山野顽童!”

    刘玄此时好像真的只是一介顽童,拜师求艺一般,深施一礼。

    刘玄此举不仅让法正怔住,同样也让诸葛亮咋舌。

    昔日刘玄初见诸葛亮之时,同样执礼甚恭,以弟子之礼侍奉,不过昔日刘玄尚是白衣,与今日大司马主簿身份以师礼见法正,有着截然不同之意。

    彼时诸葛亮虽无官职,然为刘备亲信。今刘玄位尊,而法正位卑,换做他人,即使不倨傲,平等相示已然难能可贵。

    可偏偏,刘玄就对一文不名的法正如此重视。

    这也让诸葛亮心中大概有了一个估计,认为刘玄此前之言,恐非虚言。

    不然刘玄这种无利不起早,利己精神主义之人,如何对一个默默无闻之人,如此客气?

    遂附言道:“纲纪所言不差,幕府上下任凭法生指点!”

    “正一文不名之人,如何的长史、纲纪如此看重?”法正此时心如暖阳,之前的怨怼之意,已然随着诸葛亮、刘玄二人慢慢消散。

    对于刘玄称其为“法子”更是受宠若惊。

    子古意有老师之意,如诸子百家中“子”其中亦有此含义之一,是故颜师古曰:

    王肃亦云曰:

    其意与“生”在此时有相通之意,云:颜师古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法生此时不名,盖未逢明主而,而非能力不足,何须如此鄙薄?

    如玄与葛生,昔年一个躬耕南阳,一个守孝江夏,天下有几人知我等名讳?今逢大司马,以微末之功,超擢长史、主簿之职。

    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足下若逢真主,今岂是我等碌碌之辈可比之?”

    刘玄深知法正之才,且法正何人他也心知肚明,如何相信对方这番自贬之词,旋即背诵,以自己与诸葛亮为例子,从侧面告知对方,刘备是伯乐,要赶紧投靠。

    刘玄一番吹嘘之词,让法正不禁有些飘飘然,更是一度将刘玄引为知己,遂言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玄子也!惜未早遇足下,不能共奉一主……”

    说起这里,法正便唏嘘不已。

    他在益州的日子可过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