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55.气势之争(第1/3页)  牛吏之帝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突骑兵的使用基本已形成了定式,将领们不会一开始就用骑兵冲阵,不是冲不动,而是不划算,一个骑兵换几个步兵都犯不上。

    何况敌步兵如果结成紧密的阵势,以长兵器对外,骑兵要冲开还真是挺费劲。

    一般来说,都是步兵之间的战斗陷入僵局时,骑兵择机从侧后突入,将对方的阵势冲散,甚至将其从中切断,分别消灭,这种战法最有效,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骑兵队伍。

    吴汉此时把幽州突骑投入战场,就是准备从南阳精兵侧后突入。

    从目前战场上的阵型上来看,双方一开战就纠缠在一处,敌我界线已经不是很分明。人数更少的南阳精兵几乎突入到了吴汉军阵内部,一点一点地将围困着他们的敌军吃掉,而他们自己也在持续损耗,不过损耗的速度比起敌军要慢得多。

    士兵的士气随着伤亡的增多而慢慢跌落,直到某个临界点,某一方的士气会呈断崖式跌落,整个军队会突然崩溃,而另一方的士气一下子达到当时十八岁的邓奉全然无惧,率十余骑直踏敌阵,在数十万新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邓奉直接取了巨无霸的首级,在大阵中全身而退。他的这种完全个人英雄主义的壮举让新军胆寒不已,也使绿林军士气大振。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吴汉曾经向当事人刘秀求证,刘秀沉吟了半晌,只说道:“日后遇到邓奉,不可与之角力。。。邓奉此人,不可力敌。”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想必这事儿是有根据的。南阳之战时吴汉还没有看到邓奉出马,便被赶进了黄邮水,今天他终于见到了。

    邓奉策马在整支队伍的最前面,好像是一枝离了弦的箭,带着浓浓的杀气狂奔而来。

    主将冲在前头是最鼓舞士气的做法,军中的最高统帅都不怕死地做先锋,手下将士当然都会跟着拼命,缺点当然是主将有可能突然死亡,全军会因之而猝然崩溃。

    邓奉的冲阵激起了吴汉的豪气,他只觉热血涌上头顶,恨不得也迎上前去,与邓奉当面对垒一番,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如皇帝说得那般“不可力敌”。可是理智束缚住了他的手脚,吴汉并没有动。

    他是兵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只要稳住就能赢,根本不必亲身犯险。

    他有万余强大的突骑队伍,难道还收拾不了这三千多敌骑吗?既然能倚多打少获得胜利,他何必非要逞强冲锋?

    吴汉是粗人,但不是莽汉。

    这时邓字大旗已插入了突骑阵中,由于被人群遮挡,邓奉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只见到他的大旗在向前迅速移动。

    仿佛是刀切豆腐一般,邓字大旗几乎是毫无阻碍地向前,深深地插入到突骑队伍的深处。

    吴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可能!他引以为傲的幽州突骑,横行天下战无不胜的强大骑兵,在南阳小子邓奉的面前,竟像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完全不能阻挡他的前进。

    吴汉的拳头握得紧紧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在幽州突骑队伍中快速前行的邓字大旗,从嗓子眼里低低地吼出一个字:“杀!”

    此时邓奉双手持着长长的马槊,在敌阵中大呼驰突,幽州突骑望风披靡。邓奉起手一槊,刺死一个都尉,奋力向前,杀散其部众,十步之外,又斩一将,幽州突骑见他如此勇猛,尽皆胆寒。

    邓奉大呼道:“凡我士卒,距我将旗百步之外者,斩!”当先而进。他的麾下呐喊着追随左右,三千多骑兵气势如虹,幽州突骑不能阻挡,大有崩溃之势。

    吴汉见了,再也坐不住,将手中长矛一举,便要亲自上阵,旁边有将领扯住他的马缰,说道:“大司马乃一军之主,不可轻身犯险!”

    “邓奉军势大,请大司马暂避其锋,暂且退兵,据营而守,磨其锐气,再行出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