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圆桌会议与方案启动(第2/3页)  第六卷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这一次偶然的会面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这改变,将从——华夏开始!

    ————————————————————————————————

    华夏国,2021年八月一日,蓉城

    对大部分蓉城市民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周一的清晨。

    一大早,王贵华推着跟了他大半辈子的三轮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蓉城“跳伞塔”旁的正曦广场。

    说到“跳伞塔”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名字的由来,在老蓉城人的记忆里“跳伞塔”是那个年代蓉城的地标。

    当年蓉城市zf为了丰富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体育生活、培养一定的国防意识,就耗资修建了一座高六十米,底座直径五十米的高塔。

    任何有兴趣,想要学习或者练习跳伞的人都可以在塔下背上降落伞,然后把伞系到塔与地面之间固定的钢圈上,再升到几十公尺高——突然一下,伞跟钢圈脱离,人就随风降落。

    这是那个年代老蓉城人的美好回忆,后来由于要兴建蓉城体育馆,再加上高塔已经年久失修,蓉城zf爆破了它,再在它的原址上修建起了今天的蓉城体育馆。

    虽然高塔已经消失,但是它的名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王贵华正是那个时代的人,他是看着塔建起又看着塔塌掉的。

    作为见证者,王贵华在“跳伞塔”旁的正曦广场已经卖了三十多年的烧饼。从最初的三五毛钱一块,到后来的一块多,再到现在的两块五一个。

    王贵华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作是华夏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人。

    ——正曦广场东大门——

    王贵华这时已经推着三轮车来到了他的摊位前,说是摊位,其实就是一个五平米左右的“划线”区域,蓉城zf允许你在这个区域内摆摊做生意。

    只见他熟练的停下三轮车,放下车子正后方的挡板,把挡板下的两根支撑足板正,然后右手抬着边沿位置左手在板子上这么一压——

    一张简易的擀面桌就成了,接着王贵华从三轮车后座搬下了一个自制的钢炉,炉里的炭火是今天早上新加的。

    把自制钢炉贴着桌子摆放好,再从后座底部拿出面粉、盐、葱花等食材一一摆放好,最后把昨晚做好的一大盆新鲜肉末拿出来,就开始了穿戴衣服手套围腰。

    早上七点半,陆陆续续开始有上班族抵达了正曦广场。王贵华熟络地跟一些熟人打着招呼,对方大部分也都会笑脸回应一两句。

    有很多住的比较远的上班族,每天的早餐就是冲着王贵华的烧饼来的。这家烧饼摊做的烧饼味道好不说,它开的也早,慢慢地就成了很多在这里上班人的首选“食堂”。

    把饼皮擀圆,中心处包裹好酥皮,左手封上口子右手用巧劲捏紧,然后拿起放在一边的擀面棍,把包裹好的饼皮均匀擀长、接着又卷起来、再重复擀一次——王贵华熟练的赶制着。

    如此三番之后,王贵华在成型的胚子上撒上盐水芝麻葱花肉末,接着右手提着成胚一扔,烧饼直接落在了自制钢炉上。完成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后,他抬头对着面前的青年说到:

    “小邓,稍等几分钟啊,饿了的话要不你......”

    话还没讲完,就见对面那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脸色一变。王贵华以为年轻人不满意要等待太久,正打算解释两句时,突然地,他听见了从上空传来的一阵巨大轰鸣声!

    王贵华略微有些茫然的抬起头,向天上望去——只见三架,不,是五......不对!是至少二十架!至少二十架华夏国军用直升机从高空出现,缓缓下降!

    这二十多架直升机一边下降一边四散开,当距离王贵华头顶上方最近的那一架直升机距离地面差不多还有200米时,它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