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虎离山(第2/3页)  释厄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玄武。

    永乐皇帝朱棣为燕王时,身在顺天,顺天扼中华大地咽喉,身处北地,故世人皆称之为北方真龙。

    都是在北,而北方真武大帝的真身就是龟蛇一体的玄武,朱棣对武当山礼遇甚诚,封武当山为“大岳”,寓意在五岳之上,并多次派遣使者拜会武当。

    听说武当山里老祖宗不胜其烦,先后派了两名弟子来金陵,辅助帝王大业,其中先来的大弟子叫张大山,是隐卫天卫玄武,在钟离九麾下,而小弟子张小山,刚到金陵半年,并未在隐卫中任职,只是在皇宫中,专门守护春和宫,护卫太子安全。

    张小山本来是来寻找大师兄才向武当山的老祖宗万般请求下山,他也想入隐卫,没想到老祖宗吩咐,一切听皇帝安排,然后皇帝就把他安排守卫太子了。

    这个职位很无聊,太子不是朝会就是在书房批阅奏章,而大师兄也很多时间也不在京城,所以张小山只能在盘坐在房梁上,还好刺杀太子的人不少,时不时蹦出来一两个给自己练练手,也不是太过无聊。

    刚刚,张小山隐约感觉到书房外的东北角,有一丝细微的声响,他不能判定是外面积雪从花草到,

    “看来这场赌,是朕输了。”

    略微沉默了一会,朱棣又低声问到,

    “三保,你说咱们当年该不该靖难?”

    郑和面色肃然,恭敬地整理衣衫,跪服在地,目光坚定的望着朱棣,

    “皇帝没错,洪武皇帝错了。”

    没错,在郑和的心中,错的不是朱棣,而是洪武皇帝,当时的太子朱标很令人尊敬,但是他死了,那传承,就应该在还是壮年的儿子中择选一个,而不是选择立十几岁的皇太孙朱允炆。

    皇位,不仅事关皇家传承,更关乎着大明黎民百姓的繁衍生息,不能因个人喜好而随意订立传承之人。

    朱棣叹了口气,靖难之时是自己也是这样安慰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之所以不亲近后宫,就是因为时常梦中惊醒,看到的都是父皇对拎着大刀说自己犯上作乱,朱棣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

    “起来!朕天天看人跪去的看的心烦。”

    伸手扶起郑和,看着这个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马童,现在是可统领十万大军的将军,驾着大船到过几万里外异域的宝船统领,武道修为更是世间少有能迈入君临佛陀境的几人之一,可依然像二十多年前一样,恭敬守礼,没有丝毫逾越。

    朱棣拍着他的肩膀大笑着说到,

    “纪纲晚上汇报,铁家两个女儿去了承恩寺,去见朕的侄子,铁家大女儿鐡凝眉对他很是尊重,毕竟在一起十年,小女儿倒是冷嘲热讽,说出来的话,和你刚刚讲的一样,都说朕的父皇当年做错了。”

    鲜有见到朱棣提及朱允炆脸上还能带着笑意,这自然是铁凌霜的功劳,郑和笑着说到,

    “铁凌霜,极其聪慧,为人桀骜,无法无天,她所说必然是她所想,不过臣觉得她不适合金陵,不适合隐卫,更适合在江湖中逍遥自在。反倒是她的姐姐,知礼守节,进退有据,她更适合这里。”

    “呵呵,你可以找钟离九把她姐姐纳入你麾下,朕乐见其成。”

    见郑和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朱棣略微疑惑的盯着他,郑和轻声解释,

    “钟离兄本是逍遥天下之人,也不适合金陵,他可能是当世唯一自由的真龙了,可惜也是和铁家姑娘一样,被仇恨束缚,臣更想他有一天可以放下一切,江湖逍遥。”

    “哼!三保,朕看你整天在船舵里呆着,又想着什么时候要出航了吧?你这个隐卫右统领可不称职啊。你们倒都想逍遥江湖去了!”

    见皇帝生气,郑和就要解释,忽然皱起眉头,片刻之后,摇头苦笑。

    “怎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