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名声渐起(第1/2页)  大常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桓典的话,使得大殿中再次安静了下来。

    公卿大臣们都没有想到,会有人站出来谏言这样的事情,如果说是十常侍的人,或许他们还能接受。

    可惜,并不是宦官在捣鬼,而是有人想扬名。

    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各家各族的聪明人,自然也能够看出桓典的心思。

    张奉的谏言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一时半会是真的不好分辨,不过这个时候,桓典站出来直谏裁撤各郎署年老官员,恐怕多少是有想扬名的心思在作祟。

    此时,端坐在龙座上的刘宏其实也有些意外。他还以为桓典是要站出来与张奉辩驳的,没想到,他却是真的在使用他的侍御史的权力,弹劾其余官员。

    “桓卿所言,朕已然明白。”环顾众公卿,刘宏余光早已瞧见有跃跃欲试的人,“殿内的诸位公卿,对桓卿方才的谏言可有何想法?”

    “陛下,臣马日磾有事启奏。”刘宏话落,人群中便有一老者缓步走了出来。

    谏议大夫马日磾是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关西马家的古文经文学大家。熹平四年,天子召众经学家于洛阳城开阳门外,校正儒家经典著作,刻石成书。

    马日磾作为关西经学的代表自然也被征召了过来,平常他是不过问政事的,只是今日朝会,他作为谏议大夫才入崇德殿参见的。不曾想,却碰上了这档子事情,所以出于本职,他站了出来。

    “马卿乃谏议大夫,有何话直说无妨!”刘宏微不可查的瞟了眼桓典,冷静回应他。

    “方才对于桓御史之言,老臣有不同看法。”向刘宏拱手回礼,马日磾道:“先前太医令言尚书台有郎官年事已高,需遴选贤才更换,这是张医令自医者行医考虑,为台阁内数年殚精竭力的郎官们着想,此事无可厚非。

    但桓御史方才所言,老臣以为,则有些过于急功近利。莫说如今太学甄选不出这许多可堪重用的士子,即便是有足够的贤才,也需士子对于政事有所熟悉,才能履职,且不能只凭一时之言,便罢黜各公署郎官,臣窃以为此事不宜急躁。”

    “马卿所言朕已明白,只是桓卿之言,也不无道理。”当下,刘宏见没人理会张奉,他也琢磨起更迭公署郎官的事情来。扫视下方一圈,刘宏继续问道:“至于其他爱卿可还有不同想法?”

    “陛下,臣议郎曹操有事启禀!”话落,人群后方,曹操想了想还是站了出来。他既然答应了张奉,无论眼下他是否知道病情真相,为了暂且缓和与他的矛盾,曹操还是决定站出来说一句。

    毕竟,他之所以站出来,也并不全是为了张奉,就在刚才,他脑海中其实蹦出了一个念头。

    “准!”抬眼望了眼远处的曹操,刘宏并没有向对先前功勋老臣们那般客气,只是淡淡允了一句。

    闻言,曹操并没有什么不适想法,毕竟他现在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迅速向天子行礼,曹操开口道:“臣以为桓御史所言当属长远之计,各公署郎官由于多年不曾更换,年岁已经逐渐偏老。

    然各公署司职之所以稳定,也多以郎官们辛勤为基。臣以为公署郎官还是要甄选贤能充任的。至于翁叔公方才所言,太学难出贤达俊杰,臣以为征辟天下名士才俊任之亦可!”

    初始听到曹操也支持桓典建议的时候,众公卿心中也是一阵贬低,而当曹操那句征辟天下名士才俊出来后,众人的心思瞬间就变了。

    之前大家的心思都围绕在是否要更迭各公署郎官上,却并没有想过,这些郎官可以从何处充任过来。而心思活泛如曹操这样的,则迅速抓住机会,向天子谏言征辟天下才俊。

    与往常从太学中入补公署郎官不同,近些年由于天子的党锢之禁,州郡乡里可是隐居了一大批名士俊才的,若是能借此机会重新进入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