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准备(第2/3页)  大地春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们是最大的一伙儿,占着一处林子,看样子里边还种了不少地。

    另一伙儿则曾聚众山林,但一点名号没有,只有二百来人,领头的是个叫田水生的瘦中年人。

    这三伙人普遍都穿得破破烂烂,瘦弱得很,马、骡是一匹没有,连像样的武器都没几件,有如流民和乞丐一般,一看就很长时间都没吃过饱饭了。他们对马永都非常的警惕,但又不敢得罪,只笑脸陪着,并不热情。

    马永对韩九那些矿工的印象最深,他们的身体看着虽弱,但底子很好。弱是饿的,只要调理一下大部分都是壮汉子,可用兵员估摸能有二百人左右。其他几家就差些了,但估摸也能凑出三四百人。

    马永谈这些时,宋宝来却有些好奇起来,他听的明白,这三伙人光是成年男子就有1000多人,这样的补充可是实打实啊!这兵得的轻松,完全没费什么力气,以他这段时间对官军德行的了解,可是有些意外。

    李平听了却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于是给宋宝来解释道:能给他这些兵应该是看他还在养伤,也没什么地方征兵了,不给他划拉些人马,传出去怕是不好看。这兵是得的轻松,又实打实的,但这可是拿命换来的,左良玉要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以后哪个还会给他卖命。

    李平原来还担心这兵都是正经军伍中的杂兵、弱兵,现在看来虽然比流民强不了多少,但却是他最喜欢的,摆弄和吸收要容易的多。

    接着,段强也汇报了他下午考核的情况。这次考核他不仅考了伍长们,还难得精明了一回,报李平同意后把那些想试一试的普通士兵也加进了考核之中,虽然主动的非常少,但也是有几个的。

    最后的考核结果当然是很不好,但却也有一些收获。比如前天战后总结时,被李平特别表扬说好的那个士兵就考得相当不错,总分得了第三名,要不是体能差些,估计都能拿第一。

    于是李平来了兴致,问马永对这个兵的情况了解不,马永当然了解,尤其是前天李平已经让他特别关注了。

    这个士兵叫杜三江,刚刚才满十六。原是这襄阳城中一个杂货铺的伙计,家里据说就是这襄阳乡下的,亲人也都还健在,据说与这杂货铺有点亲戚关系,这才在前年到杂货铺中当了伙计,是被贺柱子他们唤来入伙的。

    他识得些字,做起事情挺有规矩,也挺有个性,那日战斗中也杀死过一个敌人,但别的方面也并不见多突出。他当初因为年纪小又瘦弱差点就去了保障营,后来因他要求特别强烈才勉强让他试用的,入了营后,长了点身体,各项考核也都勉强过了关,这才留下了。

    了解了一圈情况后,李平让马永抓紧把战功的评选搞出来,马永表示明天肯定就能完事。于是李平提出,为抓紧时间,明天他和胡忠山一起去接收山庄,大家手上的活儿都要抓紧,今天的碰头就先这样。

    等大伙儿都散了,李平留下了宋宝来,说些杂事。

    一个是李平简单讲了讲这次对战场救护、后勤准备和远程火力的切身体会。很明确的希望宋宝来尽快成体系的进行鸟铳的生产,现在他们人多了,弓箭手却很难补充,为弥补远程打击力量的缺口,鸟铳就非常关键了。还有就是军号的制造,信号指挥的问题在以后也是个大问题,哨子在野外还是有些不足。

    二个就是酒精的制造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这次战斗,没有携带酒精是一大败笔,这是血的教训。感染后没有有效的药物,完全把生的希望交给了运气!他们还是太轻视这个时代的恶劣环境了,这东西再费粮食,也得始终保持一定的储备。

    但宋宝来却说,种下的红薯还得个至少两三个月才能收获,总不能真拿粮食酿造吧!于是,两人都郁闷了半天。

    三个就是关于保障营的搬迁问题。现在保障营摊子比较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