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抖。
你屯里有士卒逃亡,需不需要我们几个派人帮你抓回来吗?”
看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生闷气的军官,旁边几个军官半是嬉笑,半是认真地问道。
逃亡向来军中一大问题,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时候。
即使李陵部的生活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毕竟是在塞外吃沙子,吃苦,这个改善是远远达不到塞内的标准。
穿不好,吃不香,住不惯,走不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吃苦”。
“不用。营地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地,连个鸟窝都没得掏,几个人能跑到哪去?迟早要回来。你们就坐着看好,看我该怎么收拾他们吧。”
想都没想,军官就摇了摇头,拒绝了其他军官们的提议。
一来没必要,二来事关军事主官,惩罚是不能假于人手的。
“说的也是,塞外不必塞内,尽是一望无际的荒野,士卒的逃亡问题反倒是得到了有效缓解。”
被拒绝后,几人也不生气,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同时调笑了几句:
“哎,你营还是咱们出塞后的第一例呢。”
“刘屯不愧射声士第一,连这个都是第一呢。”
“逃亡者斩,我倒是宁可不要这个‘第一’……”
军官的神情有些黯淡,看来那群逃亡者和他关系不浅。
也对,要逃亡起码得有路上吃的余粮,连没有余粮,很少有人会产生逃跑的想法,因为那不叫逃亡,叫找死。
而身处一切物资管制发放的军营,大头兵们都是当天领的食物当天吃完,根本就存不下余粮。
只有沾亲带故的军二代,不说绕开管制跟着军官吃小灶,就算只是提前预支口粮,也足够在纸面上制定逃亡的计划了。
“哎,刘屯长,领头逃亡的是谁啊?”
“我侄儿。”
“啊,刘屯长,还请节……”
“咚咚。”
眼看气氛越来越不对,快变成了摆着棺材的灵堂,眉头就没有舒展开的李氏族人又紧紧皱了一下,屈指敲了敲几案:
“肃静。”
“哗啦,咔嚓。”
转身的转身,闭嘴的闭嘴,军官们整理了一下仪容,肃然地看向李陵所在的上首,生怕被人抓了小辫子,小题大做,把自己变成战前杀人祭旗的那颗人头。
不是想太多,而是如果这个时候真的拉出去一个屯长按个罪名砍了脑袋,全军登时震动,什么逃亡,什么浮躁全都为之一清。
士卒、将率有一个算一个,一定都达到了战前的最高标准。
“不用那么严肃。”
正听小道消息入迷(划掉),正以批判态度听着军官间传闻的李陵揉了揉眉头,开口安抚军官们:
“让大家来这,就是畅所欲言,集众人之智,制定出塞计划的。”
“哪有什么需要肃静的呢?”
杀人立威固然见效快,但它是手段,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是吴起吮疮之仁,秦公食马之恕,是仁恕二字。
何况李陵本就无甚威望,如今又新夺了部队,唯有施仁加恕,方可济也。
“啪,司马说的是,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我等正该苦心思虑之时,如何能肆意闲谈!”
话音刚落,一位军官就拍案而起,出声附和。
李陵暗暗翻了个白眼,暗道:
要不是你这个家伙方才就是几人当中说得最尽兴的,我就信了他的鬼话。
“俺也一样!”
迟了一步的众军官纷纷附和。
“好了,李文书,你先来介绍介绍我部的大致情况。”
懒得和这群“一意媚上”的军油子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