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定六章 抗清基地定舟山(第1/2页)  忽如一夜风雨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彩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继续留在鲁王身边,以便借机攫取权力和利益,不想鲁王自此啥事都不让他插手,鲁王的文臣武将们更是恨不得扒其皮啖其肉,郑彩大惧,借口回去整顿军纪,慌忙逃回了其老巢厦门。

    因为鲁王的态度,又必须要面对“沙埕不能作为抗清基地”的现实,对于郑彩的逃离,鲁王的文臣武将们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任由他自去。

    显然地,他们已研究过数次,把抗清基地定在了舟山,但是,舟山仍为隆武帝所赐封的肃虏伯黄斌卿所控制,而且这个黄斌卿一向把舟山视为自己禁脔,打着反清旗号,却常常袭杀鲁王部下兵将,劫人夺财,干些海盗勾当。

    闻知败讯,匆匆赶过来的张名振道:“实在没法,就除了他,总不能让之干扰了抗清大业。”

    张煌言等闻言,纷纷跟着附和。

    鲁王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这样的话,必要经过一场大战,他的势力不小,咱们的损失指定也小不了。”

    张名振道:“也不一定非要经过大战,咱们不妨用计。”说着,见鲁王等一齐看着自己,接着道:“臣这段日子待在舟山,虽没能说服他,跟他的关系倒是贴近了不少。

    因此,臣了解到,他虽仍奉已故的隆武帝为正朔,却也不想跟王爷这样的明室正统为敌,若是以讲和为名邀他前来谈判,他应该还是能够来的,到时候,乘机杀之。”

    张煌言道:“倒是有这种可能,只是这个人一向多疑,让他到这里来,他指定不肯,名振不妨带少数人约他到海上,他或许能去,只是就得靠名振自己了,他可是武夫,风险不小。”

    张名振视死如归地道:“为了抗清大业,名振豁出去了,大不了名振与之同归于尽。”

    鲁王摇了摇头,道:“不妥,他的命太贱,本王可不想以爱卿之命去换。”

    张名振动情地道:“不碍事的,臣尽可以乘其不备一招制敌,还是有些把握的。”

    鲁王道:“纵使如此,他手下的人马必也要闹将起来,爱卿还是有性命之忧的。”

    张名振笑道:“王爷有所不知,这个黄斌卿在舟山待久了,愈发固执、刻薄、自私,他手下的将军们早就对他不耐烦了,只要他一死,他们立马就会杀死他的那些亲信归顺王爷。

    这可不是名振的臆断,名振见说服不了他,只好在他手下的将军们身上做文章,他们已不止一次地跟名振说过了。”

    说罢,见张煌言等都在暗自点头,鲁王却只“哦”了一声,仍在迟疑着,心里一激,站起来,道:“别再犹豫了,就这样定了,委实别无他法了。”

    鲁王见张煌言等都不说话,知他们也是这样的意思,无奈地过来,拉着张名振的手,再三叮嘱其要注意安全,又叮嘱张煌言务须加强配合,待他们应承了,才略略放了心。

    事实却果如鲁王君臣所料,见张名振约他在海上见面,黄斌卿自负身手强过张名振,欣然赴约,却不想张名振竟趁他刚上船不由自主一晃的空档下手,一刀将之砍为两段,落海而死。

    黄斌卿既死,张煌言带兵至舟山,黄斌卿手下诸将杀死了黄斌卿的亲信,各率所部尽归鲁王。

    为了巩固这块来之不易的抗清基地,鲁王改原先的恢复福建战略为全力经营浙江,朝政也做了如下调整:

    遣使者敦请原隆武朝吏部尚书张肯堂为大学士,吴钟峦继续担任礼部尚书,孙延龄为户部尚书,朱永佑为吏部左侍郎主管文官铨选,李长祥、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徐孚远为国子监祭酒,任廷贵为太常寺卿。

    张名振、阮进、王朝先等部驻舟山;闽安伯周瑞、平虏伯周鹤芝屯于温州的三盘;宁波府四明山寨的王翊、王江、冯京第等义师同舟山相呼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