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九章 鲁王兵势燃福建(第1/2页)  忽如一夜风雨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鲁王朱以海在郑彩军驻地安顿下来后不久,张煌言即匆匆赶来了。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

    崇祯时中举人,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表到天台(今浙江台州天台县)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浙东失事后,跟鲁王失散,千方百计探得鲁王消息,即赶回鄞县故里,跟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一路寻来。

    鲁王素知其能,见其来了,忙不迭地亲自迎入,一番寒暄后,免不了要因无所作为而感叹。

    其竟无语,只管怔怔地看着鲁王,直到把鲁王看得莫名其妙,才好奇地道:“怎么会没有作为呢?”

    鲁王摇了摇头,道:“大计倒是已定,无奈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又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张煌言“哦”了一声,道:“王爷能把大计告诉煌言吗?”

    鲁王道:“岂有不能之理?诸位爱卿均已悉知,可惜爱卿来迟了方才不晓。”说罢,当即一五一十地讲了。

    张煌言高兴地道:“当为名振之言,好计策,煌言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鲁王道:“爱卿客气,为谋大计,本王求尚且不及,何谈当与不当,从速讲来。”

    张煌言道:“所谓时机,都是摆在那里的,要靠人去寻,若是不去寻,永远都不会有,而若是肯去寻,随时都会有的。

    譬如现在,满洲军主力已由博洛带回北京,福建清军兵力空虚,两广提督李成栋,又因受没有多少兵马和战功的总督佟养甲节制而心怀不满,难道就不算机会?”

    鲁王点了点头,道:“这些,本王也注意到了,可是,争取朝鲜和日本出兵相助的事儿毫无头绪,原先的部队也大半以上损失。

    虽增加了郑彩所部,也不及原先的势力,而且郑彩总是含糊其辞,还有,永历那边的态度也不是很明确……”

    每当说到困难,鲁王总是滔滔不绝,没有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张煌言没有任他讲下去,不以为然地道:“人在做事,特别是做大事之前,总喜欢把困难考虑多一点儿,是的,似乎只有这样才叫有备无患。

    事实上,却不过求个心理安慰,你又没有尝试着去做,又怎么知道会有那么多困难?而且,往往会因为过度考虑而限制了自己的闯劲儿,于事无补,甚至会让自己一事无成。

    王爷列举了这么多困难,不过就一点儿,那就是势单力孤,人马不够,以煌言看来,有郑彩这一路人马就足够了,而且无论郑彩是什么样的态度,抱有什么样的目的。”

    说着,见鲁王一脸诧异,接着道:“如果咱们的观念能够因时因势而变,现在遍地都是人马。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敌人已不再是寇,而是鞑子,而且鞑子连寇也剿,寇也不再跟我们作对,专门杀鞑子,如此的两方为什么就不能联合呢?

    名振的计策,其他方面讲的都很明确,独这方面没有讲清,这也恰恰是咱们所欠缺的。

    湖广的堵胤锡就是先行者,也得到了隆武、永历两位皇帝的认可,却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并非因为这策略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这方面不少手握大权的人认识不到,骨子里反对。”

    鲁王想想也是,道:“那,以爱卿看来,该当如何动作?”

    张煌言道:“如果观念改变了,原来的寇、反清的民也就都变成了军队,而且他们虽然缺少组织,却不乏有志之士,若能因势利导,又岂是咱们的军队所能比的?也可以说,这才是能够真正打败清兵的主力。

    有了军队,接下来就是对形势的把握了,目前的形势是,浙东兵败后,朝廷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