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七六章 她接过那个精致的木头手枪(第1/3页)  游风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六章她接过那个精致的木头手枪

    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为给抗日根据地培养区、村干部和小学教师,县委决定在平顺境内的南消沟成立壶关县抗日高级小学校并决定让夏馨雨、宋世洪(女)两人主办教务,为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抗日高小校长由西崇贤村士绅平子衡兼任,鉴于当时形势,新成立的学校还得不断迁徒和转移。

    平子衡,又名平秉钧,西崇贤村人,壶关县著名绅士,经贾荣科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40年3月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

    平子衡接受了抗日高小校长后,由于教材的缺陷,建议组织必须尽快调一部分教材来才能使学员们提高学习进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日籍教师不断向学生灌输奴化教育政策,磨灭他们的反抗意识,培植尽忠于“天皇陛下”的武士道精神,欲使之成为日本殖民主义者可以随意驱使的“忠良”奴才。

    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他们修订教科书其根本目的在于“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培养服从于日本侵略、殖民统治的顺民和为其掠夺我国资源服务的劳动力,用效忠于至高无上的日本天皇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华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日寇侵略县城后,下令关闭沦陷区所有学校,废止原先使用的一切教科书,大量销毁“有关三民主义、党义及其他与新国家建国精神相反之教科书或教材”,破坏原有的教学秩序,删减教学内容,暂时以《四书》填补课时,“以崇礼教”。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开始大规模删减原教科书,关于孙中山先生革命及建国的记述,完全删除。把东北四省划出中国版图以外,在地图上注称“满洲”,删除关于过去中日重要事件“甲午战争”、“九一八”等记载。

    删除其中涉及抗日、爱国方面的内容。所有教科书中含有“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孙中山”“国民党”以及“苏联”“战歌”等字眼的文章被删除殆尽。所有的课本中,鲁迅的、茅盾的,甚至冰心的文章都被删除。

    只剩下汉奸的文章,比如汪精卫的‘优胜劣败’论,大肆宣扬所谓“弱肉强食和法西斯主义“优等民族’统治世界的汉奸论调。

    在审查删减不合格教科书的同时,日本侵略者开始编纂适应其殖民统治路线要求的教科书,尤其是在“新学制”颁布施行之后,侵略者编纂的教科书在广大论陷区中小学校广泛投入使用,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

    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日寇不但在政治上强化掠夺,在文化教育上也是步步紧跟,对进步教材等书籍严查控制,使进步教材不能够顺利运到根据地和游击区抗日军民手里。

    就在前一个阶段,在新华书店张全忠的努力下,通过各种关系和各个关口运来了一批我们编制的教材,补充在根据地学校和游击区抗日军民手中。现在要开设专业的抗日高级小学校,来培养区、村干部和抗日积极分子,这一类教材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现任新华书店负责人的杜继周身上。组织派公安局负责同志李心良和侦察员栗旗书还有江滨同志到沙河县协助完成这次任务,一是把教材从沙河县游击根据地设法运来,二是保护各个区、村党员干部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按时报到平顺南消沟抗日高小学校学习。

    一九三九年,中国共产党在沙河县创立太行区抗日根据地,为冀西专区所辖。沙河地处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