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21.一举多得(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1/4页)  明末之兴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利贷的危害鲁若麟非常清楚,也确实如齐广勇所言在朝廷中推动关于禁止放高利贷的法律。

    这个时代的权贵大多有涉足高利贷,金融行业的不发达为高利贷的生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除了那些家族规矩比较严的家族,基本上没有大户能够抵御高利贷丰厚利润的诱惑。

    所以当陈新甲在内阁中提出要朝廷出台禁止发放高利贷的法律时,其他阁老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他,除了卢象升。

    “陈阁老此议甚好。”卢象升虽然看陈新甲不顺眼,但是对于这个提议却非常赞成。“高利贷危害民间,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简直就是一大毒瘤,朝廷早就应该禁止了。”

    钱谦益此时却默不作声,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这次安国军的收税行动使得他损失巨大,家里的田产全都被征收了高额税赋,还罚了很多钱。这个结果让家族中人对他怨气冲天,甚至骂他是狗屁的首辅,连家里都护不住。

    这大明就没有听过首辅家里会被收税的,还是在职的,简直丢尽了脸。

    但是钱谦益能有什么办法,鲁若麟这次是铁了心的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就连安国军在江南的产业都如实上交了税赋,难不成钱谦益敢硬扛着不交?

    如今的内阁看似风光无限,但是权力早就大大的缩水了。出了安国军的地盘,地方官府还会卖一点面子,在安国军的势力范围内,最好还是乖乖的,否则很容易被打脸。

    鲁若麟与钱谦益可没有什么交情,即使有交情也不会卖这个面子,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怎么可能因小失大。

    好在被收税的阁老不止钱谦益一家,其他几位阁老一样没有逃过被安国军征税。既然大家都倒霉了,钱谦益的心里就好过了不少。

    不过想到这次收税只是个开始,按照钱谦益家里几万亩地的收税标准,下次收税就是生死难关了。可能不但收成不够交税的税额,还要倒贴进去不少钱,成了十足的烫手山芋。

    钱谦益不得不效仿大多数的大户,将家中的田产通过分家进行分散,又忍痛割爱退还了不少寄田,但手中依然有大量土地没有处理掉。

    除了将这些田卖掉,钱谦益实在想不出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偏偏如今的江南地价实在是低得离谱,往年一亩上好的土地可以卖十两银子,甚至更好的价钱,但是现在上好的水浇地居然只卖一两银子,还有没有天理了?

    不是那些土地失去了价值,而是因为所有的大户人家都在抛售手中的土地,大量土地进入交易市场,造成地价大跌。

    普通百姓在了解到安国军的新税法对他们收得并不多之后,确实有了购置土地的想法。但是一来他们手头上没有什么余钱,二来一贯信奉买涨不买跌的百姓们都在持币观望,更加加剧了卖方市场的被动。

    与普通百姓欢呼雀跃所不同的是,江南大户们在这次收税行动中损失惨重、哀嚎遍野。

    失去土地这个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商业同样没有逃过税收的打击。免税早已成为昨日黄花,无孔不入的安国军税务司使得权贵们经商再也不能享受以往的特权和便利,至少在安国军的地盘里是不能再做梦了。

    没有了权力作为支撑之后,权贵们经商所能创造的利润暴跌,根本打不过那些在商场里久经沉浮的老油条们。

    农业和商业没有指望了,权贵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金融业上。可惜鲁若麟依然不准备放过他们,禁止发放高利贷就是鲁若麟为那些腐朽权贵们套上的最后一道吊索。

    马士英虽然不像钱谦益损失得那么多,但依然惨重,正指望高利贷回一波血呢,哪里肯愿意颁布禁止发放高利贷的律令。

    “借贷全凭双方自愿,利率也是双方都同意的,不愿意借高利贷完全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