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举义弱不了华夏(第1/2页)  明末再起之义军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月初四阴沉寒冷的太行山区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就算为了避免冻伤乃至防止夜间迷路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队伍的人数也不过三十人左右,大部分人还是感觉到了夜间山路隐蔽行军的困难重重。

    “左握住前面人腰后面系着的棉线,右手用拐矛小心脚下,不要掉队!向后传!”李义拄着这柺杖一般奇特短矛向前面的人说道,并且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走夜路比较有经验的程海则用独特的长杆吊着三面用木板遮住,只有面向自己的一面有微弱光亮的十分独特的灯笼前进。

    在连星光都没有的夜里,要是完全没有照明的前行实在是太过凶险了,张立新也不敢这样赌博。

    这种情况下摸黑前进,又是负重不轻的情况下的速度也比寻常步行慢上不少。大概两个时辰的跋涉才估摸着前进了十余里路。

    或许是为了壮胆,一开始的时候免不了有人低声言语,但遇到这种情况张立新就立即停下来,耐心的教导和训斥。终究让整个队伍在前行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做到了静默。

    由于在白天的时候做足了功课,对地形地物乃至可能前行的路线都做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加上程海、李义、王巍等人夜间行动的一些经验,整个队伍才勉强没有迷路。

    当许多年以后幸存的人们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才明白这看似枯燥而艰难的摸黑走夜路给整个队伍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到达目的地之后,很多人终究松了一口气。憋不住的人们开始闲言碎语起来。

    “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不要说这不是实战,就算是夜训,如果有一个躲在暗处的凶人依据说话声向你们射箭。甚至逼近到很近的地方放吹箭,整个队伍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

    经过这一次整顿,整个队伍也开始有了“夜训时候非请求和敌情不讲话”的粗浅意识。

    背着沉重投石机部件或者沉重陶弹的人们在几部单面透光灯笼微弱光亮的照明下练习着困难条件下临阵组装小型投石机和完成发射前的准备。

    挑选出来的悟性比较突出的四个人,在张立新、王巍等人的指导下练习如何使用包裹着石头垂线的木筒来判断水平位置,并根据远处立在白天勘察好的小山丘上的微弱灯笼灯光的相对高度报告角度。并通过同一方向上两个不同位置上的测角,来在夜间实战要求的状态下估算出目标的距离。

    这需要用到三角函数,张立新其实三角函数有关知识也记不得多少了。不过当初在威远营建立炮队的时候曾经花费过不少功夫制作过一个一丈大小的实尺模型,进行耐心的实际测量,从1到45度,还有2度到5度之间的30个刻度的正切都烂熟于心,当然最核心的计算要在比较快的速度内完成也只有张立新能做到。

    “12度、17度角,不行,再退!后面!退到5度角以内!”张立新小声纷纷叮嘱道。不过这个时候张立新也突然感觉到:要在夜间有效的进行作战,一套手语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位置调整到合适并且差不多的时候,在张立新的要求下众人就算动作缓慢也尽可能的不要发出声音,悄悄的把便携投石机的准备工作完成。

    就这样,整个准备的过程竟然花费了足足半个时辰。但张立新认为: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这类行动的隐蔽性是第一位的要求,哪怕用一个时辰的时间来完成准备也是值得的。

    张立新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同样按照尽可能贴近实战计划的要求从众人已经垫好松软土堆的地方沿着一根木杆向上攀登,一直攀登到了两丈左右的高度之上。并且用弓箭进行补充性的修正测试和试射,并练习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和向敌隐蔽射箭的方法。

    随着张立新用一直做为信号标记的无簇箭矢进行示意,已经完成发射准备的投石手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