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于唐朝称呼!(第1/3页)  大唐皇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朝,人的称呼和现在绝对不一样,尽欢书里面主要是以现在人的阅读习惯为主。

    否则的话会非常别扭啊!

    现在,整理一下唐朝的称呼和一些相关材料。(有一点点长度,无耐心误入。并非凑字数,网站统计字数是【正文】!我们这篇是【作品相关】!)

    【娘子】: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但是在唐朝,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所以在唐朝,“娘子”并非老婆含义。

    【相公】: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所以这个相公可不能乱叫。

    【哥哥】:唐代家法,父对子自称哥哥,或用做自己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父亲为哥哥。但不普遍。称父亲为哥哥,但又不是单纯的叫哥哥。一般是看父亲在家中排行多少,然后用排行来称呼为几哥。比如父亲在家中上一辈里排行第四,那孩子就可称呼父亲为“四哥”。唐人称父、兄皆为哥,长辈对晚辈、兄对弟、平辈朋友则直称名或呼为郎。

    【大人】:在唐朝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而且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

    【皇帝】:唐代皇帝多用“圣人”、“主上”、“大家”。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皇帝身边人用,大臣一般不用。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

    【皇太后】:自称为“朕”。

    【皇太子】: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

    【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

    【国公】:自称为“孤”。

    【老爷、夫人】:唐代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或“主人”;女主人:娘子、夫人;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下人】:叫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子侄,可以直接叫他的大名或小名,当面说话时用“你”“汝”“尔”。叫自家奴婢,也是叫名字,生气起来可以骂“狗奴”、“贱婢”等,但是不要叫“奴才”(是穿越大唐不是大清啊)。您家的奴婢也不会自称为“奴才”,这个词在唐代不是一个称呼语。奴婢的自称有“贱奴”、“婢子”等。

    【上街】:有年纪的男性老人,就叫“老丈”;是老女人的话,称一声“阿婆”、“老夫人”;是青壮年男子,叫“郎君”;青壮年女子叫“娘子”;少年男女叫“小郎君”、“小娘子”。

    【郎、娘】:唐代称呼相熟悉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如:张三郎;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叫。或“萧郎”和“萧娘”作为普遍的代称。

    【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

    【官场】: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宰相见了一个刺使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使为“某刺使”或“某使君”。而这个刺使对宰相的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使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使的自称“某”。同样,对于一个侍郎,无论是其长官或是其下级以至于百姓,俱呼其为“某侍郎”,而对于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狱中待审的囚犯,也是称呼其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某”,而女子亦自称“儿”同常时一样。例如,像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自称为“某”,而工人回话是也自称为“某”。

    唐代称呼官员呢,大致上有以下这么几种叫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