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新年(第3/4页)  汉末纵横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戏志才白皙的脸庞棱角刚毅,看上去倒是爽朗之人。

    “志才之名,我亦有耳闻,阁下乃是筹画士也,若出世,定能辅佐圣贤,平定乱局。”

    “许县令谬赞了。”

    戏志才轻轻笑了笑,说道:“我们士族之人虽然都是喜欢互相奉承,但此地倒是不太需要,许县令不必如此夸赞。”

    “实话实话,没有半点假话。”

    听到吕煜这句话,戏志才轻轻笑了笑。

    “许县令当真是妙人。”

    “我便就不必介绍了,在洛阳的时候,你我便已经是有一面之缘了。”

    说话的是华歆。

    在太学的时候,吕煜便是见过华歆了。

    “能再见子鱼,当真有幸。”

    在后面,管宁、邴原也纷纷做了自我介绍。

    不过相比较与郭嘉戏志才两人的态度,管宁、邴原与华歆三人就平和多了。

    从他们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意。

    管宁、邴原两人是无意这世俗争执的。

    而郭嘉,却是有施展抱负的心意。

    戏志才虽然有施展抱负之心,但这个心意,就没有郭嘉那般浓烈了。

    只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吕煜心中便明白了。

    他今日能够争取的人。

    或许只有郭嘉与戏志才。

    当然....

    或许还应该再加一个人。

    荀攸。

    这家伙...

    没事聚这一群人,应该也是打着考验他的心思来的。

    “许县令才入颍川,便收复颍阳许县,我等是心中佩服之际,至此之时,何不热酒敬之?”

    郭嘉拿起酒勺,将早就准备好的酒樽盛满酒液。

    酒液浊浊,散发着浓烈的酒气。

    “能与诸位共饮,实在是人生幸事,颍川,倒不愧有才子之乡之名。”

    “请。”

    众人互敬,热酒也随之饮入口中。

    吕煜心中也是感叹了。

    现在的颍川,实在是人才太多了。

    至于人才为何怎么多。

    恐怕与私学是有关的。

    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

    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

    如郭躬家世衣冠,父弘,习,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

    钟皓世善刑律“,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

    南阳人延笃“,少从颍川唐溪典受”。

    张兴以教授“,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

    荀淑“,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

    许多别郡名士,也客授颍川。

    如沛郡人桓典“,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

    南阳人宋均,“曾客授颍川”。

    党锢之祸前后,许多颍川名士回归故里,颍川遂成为士人游学的首选之地。

    如李膺“教授常千人”。

    陈寔隐居荆山,设馆授徒,远近的士人都以他为宗师。

    便是北海人管宁“,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到颍川求学。

    后世等到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可以想象到陈寔所授生徒之多。

    许多士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颍川游学。

    如汉中人祝龟十五岁时,就从汉“中远学汝、颍及太学”。

    梓潼人杨充“,受古学于颍川白仲职”。

    对于颍川士人来说,则占尽地利、人和的优势。

    不仅是人多,颍川的私学的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