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名将速成(第3/4页)  汉末纵横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阳方向,朝廷是令本地部队在南阳郡南部设防与黄巾军周旋,避免黄巾之乱向荆州深处如襄阳等地乃至整个南方扩散。

    孙坚北上时曾招募淮泗之兵,朝廷在广大的南方召集兵力支援了南阳郡南部的官军,这样就成功地将黄巾军的活动控制在河南范围内。

    第二阶段的战区划分:

    在平定颍川、汝南的黄巾军之后,皇甫嵩、朱儁又进行了分兵,皇甫嵩北上到兖州东郡镇压卜已率领的东郡黄巾,朱儁则南下攻打赵弘率领的南阳黄巾,这是第二次战区划分,又将整个河南的黄巾军以西北-东南向的斜线切割成两半。

    此前卢植、董卓相继压制冀州黄巾,虽然获得胜利,但在黄巾军依托城塞分层次抗击,不轻易进行野战的战略下未获得决定性进展,这应当也与离冀州较近的东郡黄巾在侧翼骚扰官军有关系。

    等到184年8月皇甫嵩成功地镇压了东郡黄巾,从东南方向北上,就对冀州黄巾产生三面合围的形势,张氏兄弟也在皇甫嵩的镇压下相继覆灭。

    而朱儁自东面西进用兵南阳,和在南阳郡南面活动的官军同样对义军形成三面包围,瓮中捉鳖的形势,虽然南阳黄巾抵抗极为艰苦卓绝,亦在当年11月彻底覆灭。

    这场平定黄巾之乱的战役,调度有方,就像是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一般。

    看得吕煜是大呼过瘾。

    同时他心中也是在感叹:

    黄巾起义被朝廷平定的同月,西凉之地就爆发了羌人北宫伯玉的叛乱,豪强韩遂、马腾等人相继加入,声势不下于黄巾起义,则如果黄巾起义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结果尚未可知。

    不过,即便是拥有如此多的名将,但王朝还是难免的没落下去。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毫无疑问便是董卓之乱了。

    黄巾之乱是将东汉打趴下了。

    而董卓之乱直接是把东汉打成植物人,直接动弹不得,只得让生生的看着自己被汉末群雄分食得干干净净。

    看完朱儁的手记。

    不知不觉,天都有些阴沉啊!

    遇到喜欢的事物,当真是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在一边,杨修脸上虽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但只要吕煜在此处,他便会有耐心。

    “老师确实有领兵之才,便是区区战时记录,便是让我受益良多。”

    吕煜虽然是个穿越者。、

    但也不是全才。

    这时代的组织形式,战场调度,人员安排。

    这些都是需要他来摸索的。

    而朱儁的这些手记,无疑是在让吕煜朝着名将的方向蜕变,速成。

    这些知识,对吕煜来说,当真是无价之宝。

    就光光是军营驻扎,在看了朱儁的手记之后,吕煜才发现其中有这么多的门道。

    军营之中,人员众多,最底层的就是兵,在往上就是兵长、校尉、骑都尉、中郎将、骠骑将军、神威将军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郎将这个职位,中郎将一职起源秦朝时期,一直延续到三国。

    正常来说,中郎将是在驻守在皇宫内外的将军,主要负责保护皇帝安全,和观察周围的风吹草动。

    也就是说,中郎将在一般情况,是不会出现在军营之中的。

    而且在秦汉时期,中郎将已经是武人的能达到的最高职位。

    这个时候的吕布就是被董卓官拜中郎将,基本属于武人中最大的官。

    朱儁讨伐黄巾的时候,也是领了右中郎将的官职去讨伐的。

    其次校尉、都尉等,也是军营中的重要成员,校尉相当于将军的副官,帮助将军驻扎军营,布置军事防范策略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