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试验炼钢(第1/3页)  宅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家坑起来多随意啊,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之前还打算着坑人家的钱,现在钱不要了,全改成要世家的书。

    奇技淫巧,各家绝学,来者不拒,世家们不是把工匠们放在了第三阶级上吗,那他们对工匠类的书籍可能就不会那么重视。

    要是想要人家家里的不世出的孤本绝本,那可能还真不行。

    世家视那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书为立足之本,轻易旁人连远远的看一眼都不行,要是李承阳问他们要那些书,就等于要了他们的性命。

    但是这种记载工匠上的东西的书就不会那么珍贵了吧。

    世家肯定不知道有些书里可能寥寥数语就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仍然把那套诗书传家的作风继承下来,并且还打算继续发扬下去。

    谁能想到就可能在世家书楼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或者被垫了书角的一本书,一旦出世,就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了呢。

    不是李承阳夸张,钢在现在的大唐绝对有着无比领先的地位。

    如果能大批量的产出钢来,那么可能只需要几万重甲兵,就足以横推大唐。

    这是技术层面上的差异,不是以人数的方式可以解决的。

    就像是曾经的汉朝,一汉当五胡的年代,一个全副武装的汉人可以单打独斗五个草原上的蛮子。

    凭的是什么?汉人的身体天生就不如草原人强壮,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改变不了的。

    但是为什么当初的汉人能抵挡住足足是自己五倍的敌人呢。

    还不就是装备的问题,当时汉朝,铁甲铁兵器已经普遍开来,多数的汉兵都或多或少的有点护甲,每个人标配一把铁刀。

    反观当时的草原人,他们拿的是什么?

    牛羊的骨头,捡块石头磨尖锐了就是兵器,用那东西和铁刀对着砍,不失败才怪。

    随后的草原人为什么越来越强?因为他们的铁器越来越多,当初李承阳在便桥上阻挡颉利的前锋的时候就被箭雨照顾过。

    当时突厥们第一轮射的是箭雨,然后射出来的就都是骨箭了。

    突厥没拿的武器也说不上多好,但也算不上坏,勉勉强强吧。

    从唐朝开始,草原人就从弱势渐渐变成了强势。

    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打生打死,也不见有什么草原上的蛮子趁乱突袭,那就是一个明证。

    而后发生的事件成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那段历史实在有些残酷,李承阳不想再去想了。

    总之,发生了那段事情后,草原人和中原的人攻守就开始互换了,从此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最后攻入了中原,建立了他们草原人的王朝。

    而发生这一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草原人在中原掠夺了大量的军械和大量匠人。

    中原人看不起匠人,但是在草原上那可就是宝贝,能打造兵器的匠人在那里过得甚至要比在中原还好。

    草原上的兵器多了,铠甲多了,把双方的军备拉到了统一水平线上,再加上草原人本身强壮,且精通骑术的特性,这才有了现在颉利的肆无忌惮。

    铁甲对骨制兵器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一块铁甲,就是站在原地让骨头打,那也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钢对铁也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古代检验一把刀是不是好刀的方法是什么?拿着刀就往铁甲上劈,能劈烂的才叫好刀。

    曹操当初搞出来的百炼刀,一刀就砍穿了三十扎的铁甲,和铁兵器对砍,铁器断而百炼刀不见丝毫痕迹。

    足可以清楚钢与铁比起来有多好的优势。

    就这么好的东西,却就这么默默无闻的过了数百年,说实在的,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