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无利不起早(第1/5页)  辛亥科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无利不起早

    安庆政治管理学院是在古德诺博士的倡议下建立的,专培养未来的公务员人才。柴东亮受邀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围观。梁启超和蔡锷都是一袭青布长衫,看上去颇似学校的教员,并没有引起学子们的注意,

    柴东亮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煽情的言论,没有蛊惑人心的政治语言,而是像一个商人一样分斤掰两。

    “我们假定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他每年的收入是十块银元,他需要九块银元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那么政fǔ能征的税收只能是一块钱。超过了这个标准会怎么样呢?收三块钱,他全家就要挨饿受冻,征收五块钱,农民就必须卖儿鬻nv,当政fǔ征收超过五块的时候,农民的结局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全家在饥寒jiā迫中死去,另外一种是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那么,一个农民造反,政fǔ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来镇压呢?最少是一千块钱吧?我这里有个统计数字,清末时候,省道剿灭几个蟊贼,开支往往超过百万之巨,清廷剿灭白莲教起义,投入白银两亿两,相当于嘉庆年间整个清廷四年的全部财政收入,剿灭太平天国的开支,则更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了四点二亿两白银,接近庚子赔款的数量。而且,兵灾之后地区经济的破坏,以及战后重建经济的开销,都是无法估计的天文数字。

    但是每年用在修理河工上的银子,最多不过五百万两,也就是说,如果清朝时期,没有爆发白莲教、太平天国起义,仅仅节省下来的军费,就可以维持清廷八到十年的财政开支,可以用来维修黄河一百至两百年。

    那么,这笔钱如果用在民生和教育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整个中国如果全面实现六年制免费教育,每年需要财政投入六千万到八千万两白银,折合银元一亿两到一亿三千万两之间。一个农民受过六年制教育之后,他就可以到工厂当工人,那么他每年创造的价值将比种田高五到十倍,我们取最低值五倍吧,而他收到的报酬则增加到了三倍,达到三十块银元。他可以拿出十五块银元保证家庭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同时投入五元作为儿nv的教育。那么,他手里的结余部分是十元,政fǔ即使征收走五元,也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大清灭亡,很多人认为是清廷税率太低,政fǔ掌控的资源不够。实际上的原因则是,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太低,清廷无法征收更多的税收,否则的话,清廷的统治绝对不可能维持两百多年之久。

    如果政fǔ通过教育投入,使农民走进城市,那么从一个工人身上,拿走的税收则比普通农民高了五倍,与此同时,工厂主创造的价值也有很大一部分到了政fǔ的手中,政fǔ将其中一部分又投入了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以及对成年人的职业教育。这样的话,每个普通人创造的价值又会有巨大的提升。同时,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的存在,同时,专利法的推行,令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敢于创新,因为即使失败,他们也不至于冻饿而死,不至于沦落到卖儿鬻nv的悲惨境遇。

    一个发明家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一万个普通人,而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自由思想的头脑???”

    大礼堂里回着柴东亮的话语,学生们往日听了太多煽情的话语,已经爱国爱民的教育,像柴东亮这样冷血的分析政fǔ和民众的关系,以及如何能从民间搜刮到更多的金钱的手段,他们还真的闻所未闻。

    但是仔细想想,却觉得句句在理。国家将资金投入教育和社会保障,老百姓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就增强了。如果财富只有一碗水,喝光了也不过是一碗,如果财富是一桶,哪怕喝十碗都影响不大。

    蔡锷没想到,以柴东亮的身份,竟然如同商人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