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33 期刊编辑的工作(求订阅)(第1/2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档次比较高的文章,就只剩下一篇基于itic分子结构进行改性的jacs工作。

    他们将itic中央d单元的一维线性共轭结构idt和idtt,变更为具有二维共轭结构pc和dtpc,末端的icin单元并没有改变。

    最终,得到两种名为pcic和dtpc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这两种受体和pce10给体材料结合的器件,最高效率可达10%以上。

    虽然器件的性能不是特别拔尖,但也算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合成思路。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alexk.-,这个人许秋还是有一些印象的,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名字比较有辨识度。

    另外,当初许秋看到jen的某篇文章时,发现文章标题下面除了他以外的全部作者都是国内的。

    当时,许秋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国外的课题组,因此他的第一反应是:“莫不是这个老外有特殊的癖好,喜欢收集国内的学生?”

    然后仔细一看,jen这家伙的工作单位居然是友校魔都交通大学,原来是特聘的外籍教师。

    虽然过去几年科研圈的总体趋势是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往国外跑,但也会有其他国家的人往国内跑的,就像国内有“美分”、“精美”的人,老外也有亲华的。

    当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就能够观察到具有各种各样想法的人。

    不过,在魔都综合大学,除了英语系以外,其他专业的外教数量还是比较稀少的。

    比如材料系就只有一个外教,而且还是挂靠在别人课题组名下的一个小老板,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余下的非富勒烯受体相关文献中,都是弱一区和二区的期刊。

    其中,基于itic分子结构进行改性的工作只有一篇,不过他们的效率没有做上来,只有8%,发在了jmca上。

    另外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基于现有的商业化材料,比如itic系列材料,还有徐正宏的idtbr系列材料,买回来混一混,搞一搞,效率方面也没有取得突破,集中在9%-11%。

    也因此,这些文章的档次都达不到一区是驻扎在魔都,但也要不时的在全球各地到处跑。

    一番交流下来,给许秋的总体感觉,am期刊编辑还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首先,期刊编辑在学术圈内部的地位天然比较高,因为文章能不能过,编辑的话语权很大。

    其次,工资大概率也不会低,虽然张于德没有透露,但估计是对标漂亮国那边的薪资水平,也就是赚的是美刀,人在国内花的是软妹币,就算月入只有4000刀,年入52,美刀账户2000。”

    到办公室后,许秋问了下吴菲菲和韩嘉莹,得知她们两个的信用卡申请也都通过了,看来三个人是一批一起通过的。

    不过,两个妹子信用卡软妹币账户的金额上限都比许秋高,吴菲菲是1w4,学妹是2w,美刀账户倒是没有区别,均为2000美刀。

    许秋没想到申请个信用卡,居然还被差别对待了,是看不起男性的消费能力吗?当心,男拳警告!

    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平常没有留下什么的信用记录,比如从来没有提前消费过,也没有用过花呗、白条之类的软件,在信用这方面的记录就是一张白纸。

    银行的风控系统难以界定许秋的违约风险,于是就采取了较为谨慎的策略。

    中午,许秋三人前往交通银行取卡,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填了一些材料,还下载了一个手机app软件“买单吧”,并在软件上面绑定了刚刚到手的信用卡,这才拿到信用卡。

    随后,三人重新返回材一216。

    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