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82 下一篇就投《自然》吧(求订阅)(第1/3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五上午,许秋j2:idiolumo能级变深、光吸收红移→短路电流提高、开路电压提高。

    第六,类似学妹之前h43:it-4f体系,j2:idi和afm这样的电子显微镜数据没什么用,因为确实拍出来的图像就是白花花的一片,啥也看不出来。

    于是,这两项表征,许秋在文章中稍微提了一句通用的话术,大概意思差不多是“结果表明,有效层的形貌不错”,然后就把数据丢到了支持信息中。

    下午,许秋带着经由课题组里的每个作者阅读、修改过后的文章草稿,前往218。

    魏兴思笑容满面,接过许秋递来的u盘,说道:“来了啊,文章给其他人都看过了?”

    “嗯,都改过一遍了。”许秋点点头。

    “好,我来看看。”魏兴思光盯着电脑屏幕,大脑飞速运转,时而点评几句。

    “嗯,标题没问题,突出了高效率、大面积、厚膜这三个亮点。”

    虽然一篇文章的亮点可能有很多个,但在标题上不可能全部都写出来,那样就显得太过于臃肿了,因此,许秋就把最核心的三个亮点放在了标题上。

    厺厽 云轩阁 yunxuange.org 厺厽。“作者……也没问题。”

    这次的文章作者,有长长的一排,共计十位,分为三个工作单位:

    其中,一作许秋,二作韩嘉莹,三作田晴,四作邬胜男,五作莫文琳,六作陈婉清,七作龚远江,八作冯盛东挂通讯,九作tnu,十作魏兴思挂通讯。

    考虑到这篇工作田晴和韩嘉莹的贡献都很高,前者负责了四项机理的测试,并且还优化了文章的图片,后者负责大多数的基础表征测试,以及器件的制备与测试,为了公平起见,许秋让她们两个猜拳,以三局两胜的方式决定文章二作的归属。

    最终,学妹以二连胜的成绩喜提二作。

    巘戅云轩阁yunxua&#戅。而龚远江、tnu两位教授对这篇工作没太大的什么贡献,属于挂个名的类型,自然就没有挂通讯,就像之前魏兴思在漂亮国nrel研究时蹭到的几篇大子刊,差不多就是这样类似的情况。

    看完标题和作者后,便是摘要部分。

    魏兴思一口气把摘要读了下来,全程没有卡壳,给他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几乎没有什么找到什么可以修改的地方。

    他不禁在想,如果什么地方都不改的话,我这个通讯作者岂不是没有一点作为,这样可不行。

    于是,许秋就看到魏老师把摘要中的“indicate”改成了“reveal”……

    魏兴思又改了几个同义词后,满意的点点头,这才继续阅读文章的正文部分。

    平常许秋、魏兴思看文献的话,一目十行,只浏览关键信息,可能三分钟、五分钟就能读完一篇,但是现在自己改自己的文章,一篇article格式的文章,完整阅读完5000+的词汇,没个半小时、一小时根本下不来。

    好在,许秋现在写文章的功力已经不似之前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了,已经基本上达到了魏兴思的水平,因此基本不会犯比较初级的语法、时态问题,文章修改起来的难度降低了不少。

    攫欝攫。两个小时后,魏兴思完整的阅读了两遍文章,包括小标题、每张图片的图注、支持信息,甚至参考文献、作者贡献说明等部分都没有放过。

    魏老师放开鼠标键盘,活动了一下颈椎,然后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