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4 怎么又一个这么猛的本科生(求订阅)(第1/2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正文卷344怎么又一个这么猛的本科生周四上午,莫文琳带着样品,前往魔都高铁站,向京城进发。

    这三天来,她制备了三批器件,凑齐了所需二十个电池器件。

    每个电池器件都用专门的小黑盒装好,外面再套一层密封的塑料袋包装,最后在手套箱中,将样品统一放在一个充满氮气的密封金属容器中。

    这种金属容器类似于手套箱传送舱的结构,中间是圆柱体形状的不锈钢舱体,两边是带有密封橡胶圈的不锈钢盖子,通过卡箍将盖子和舱体固定,即可实现很好的气密性。

    在三层保护下,可以尽可能的保持最佳的器件性能。

    中途,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莫文琳来到10号线地铁站,进站安检。

    安检员是个20岁出头的小哥,他看着电脑中图像,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便将莫文琳的包裹截了下来,要求开包检查。

    最后,发现包里面有一个奇怪的金属物件,还用一个塑料袋包裹着。

    “这是什么?”安检员问道。

    “是样品容器,我要把它送到京城进行检测。”莫文琳尴尬一笑,选择实话实说。

    “这个没什么危险性吧?要不你打开给我看看。”安检员追问。

    “安全的,但不能开启,因为里面装的是氮气,如果开了后,进了氧空气,样品就会损坏。”莫文琳忙解释。

    安检员犹豫了一会儿,摆摆手道:“进去吧。”

    之后火车站的安检,莫文琳并没有被拦下。

    另一方面,韩嘉莹基本忙完ja这种大热门期刊,排队正式发表,可能得大半年。

    周五,韩嘉莹参加夏令营面试。

    负责面试的老师还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周数学、于强……

    魏兴思没有来,因为他觉得即使自己不过来,韩嘉莹也能通过面试。

    周数学负责主持:“这位同学,请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韩嘉莹,学号1xx……,材化专业,绩点3.22,现在在魏兴思课题组,主要从事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现已发表si文章基本上给肝了出来,正在收尾中,打算今天投掉。

    段云的a,亮点是“首个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之前她的idt-i-itic、idic、it-2f、it-2cl、it-m,均以pbdb-t和h22两种给体材料作为标样。

    其中,前三种是针对侧链进行的优化,itic-th、m-itic均能够提升器件的性能,器件效率相较初始的itic均有所提高,从10%到了11%,两篇文章初步到手。

    idic体系,不仅有效率的提升,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ftaz:idic体系,大约100纳米的薄膜,器件性能可达11.8%,继续加大有效层膜厚,制备300纳米厚的厚膜器件,器件的性能仍然能保持在10%以上。

    至于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肯定是由于侧链更改所致,不过具体该怎么分析,许秋目前没有其他实验数据的支撑,也不好下定论。

    但不管怎么说,凭借“厚膜、高效率”这个亮点,一篇am往上的文章肯定是跑不了了。

    毕竟“厚膜”是有机光伏的痛点,像itic或是传统pcbm的体系,一旦做厚膜,效率会从10%,急速衰减至6%、4%,甚至1%以内。

    后面三种是对a单元的优化,其中,it-2f的器件性能介于itic和it-4f之间,it-2cl同理,而it-m的性能优于itic和it-dm。

    总结一下就是,it-4f依然坚挺,it-dm可以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it-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