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3 人在家中坐,文章天上来(求订阅)(第2/3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区的文章,单单发表在一二区期刊上,魏老师下载下来的一共就有十一篇相关文章。

    五篇是课题组自己的,其中许秋两篇,分别为原初pb4t材料以及pce11的侧链调控,学妹两篇,分别为p3t和p5t体系,学姐一篇,为pce11体系的结晶性研究。

    剩余其他课题组的六篇中,有一篇是基于pce11做了三元共混体系,类似于学姐曾经干的老本行;

    有一篇是在pce11的分子结构基础上做了些微调,合成出了半新的结构,类似于学妹做的p3t和p5t;

    还有两篇是在引言部分,提到有机光伏领域近期进展时插文献插进去的,正文中没有用到pce11材料;

    —————

    至于最后两篇,则是来自严虎课题组的。

    也不知道严虎投文章时是什么感觉,明明可以开开心心的拔得头筹,等着别人引用自己的文章,就因为晚了一步,却要引用别人的,而且jacs还没了。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在学术圈,落后就要引用别人的文章。

    ……

    许秋仔细研究了一番模拟实验室中的数据后,又发现了一个现象,不过并不是基于学姐的体系,而是关于模拟实验室本身的:

    随着他器件制备工艺越来越娴熟,现在模拟实验人员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换言之,模拟实验系统给出的初步探索结果,已经越来越接近于材料的真实光电性能。

    不过有得就有失,因为探索的条件变多,消耗的时间也有所上扬,就像这次的初步摸索,用时大约七个小时,往常单独一个体系差不多只需要四到六个小时,如果进行更精细化的摸索实验,时间还会进一步延长。

    好在有一些摸索结果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比如三氧化钼的厚度、氧化锌层的加工条件,这些关于器件传输层的优化,对于大多数体系来说是通用的。

    总的来讲,许秋在不断进步,而他任何形式上的进步都会同步反馈到模拟实验室中。

    许秋不禁联想,未来的某一天,他的实验技艺臻至大成,系统内的给受体库趋于完备。

    新合成出来的有机光伏材料往系统里一送,不出一日时间,就能直接得到最佳的器件加工条件以及器件性能。

    要是模拟实验人员还会自动处理数据,作图,写文章,引用参考文献,投文章……就好了。

    人在家中坐,文章天上来。

    啊,我仿佛在想桃子吃呢。

    许秋将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幻想挥去,退出模拟实验室。

    随后,他从床上弹起,简单洗漱,和学妹一起早锻、吃早餐,然后把学妹送上校车,自己则溜达着前往材一。

    等他到达材一216的时候,时间大约是九点二十分,此时办公室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许秋环视了一圈,田晴操作着origin软件,看样子在处理数据,段云在里间实验室做实验,陈婉清坐在办公桌前发呆。

    想到早上模拟实验室的结果,许秋走到陈婉清旁边坐下,朝着学姐神秘笑笑。

    学姐眨巴眨巴着眼睛,不明所以道:“你笑啥呢?”

    许秋笑笑不说话,他还没考虑好怎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陈婉清也笑着回应:“对了,别忘了帮我做器件,拜托啦。”

    “好啊,”许秋点点头道:“那我现在去配个溶液。”说完他便起身前往里间的实验室。

    想来想去,许秋决定还是先按照pce10的体系进行实验。

    虽然效率只有4%左右,但也不算低了,至少能让学姐有动力继续进行分子结构方面的优化。

    之后可以慢慢引导她往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