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一十五章 逃跑战术(第1/2页)  权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不干显然在前方也埋伏了一支队伍,这处安静的石沟村,是最适合只不干发动前后夹击的地方。

    赵权犹豫了下,叫来王铠,指着石沟村对他悄声道:“从水里摸过去,不要太近了,看下大概有多少人。”

    剩余三百余骑只不干蒙古兵,经过一阵的混乱之后,终于集结成阵,呈锥形开始狂呼乱叫着向东真兵冲来。

    本来准备对东真军实际前后夹击的这部分蒙古人,却反现自己反而被东真军给夹在了中间。

    其他反应较慢的只不干蒙古兵顿时便更加反应不过来了。

    好不容易从东真兵的箭雨之中冲出的蒙古人,迎面碰上的,便是已经在人数与气势上完全超过他们的忽察侍卫兵,一阵砍瓜切菜之后,慌乱的惨叫声瞬息而止。忽察的侍卫军得意扬扬地举着染血的弯刀,带着数十匹缴获的战马,回到赵权后。

    第三批,终于轮到了忽察的侍卫军,这一百个已经极度兴奋的骑兵,挥着弯刀,咬牙切齿,看到赵权的手势之后,便狂呼乱喝地直冲而去。

    赵权的左右两侧,又各飞奔而出一队骑兵,同样的快马掠过,先是十来支东真兵的弩箭,再是几十支忽察侍卫军的弓矢。两波箭矢扫过,蒙古兵又倒下数十骑。

    两侧的东真兵弩箭出之后,并不接敌,而是举盾在手,如急奔的两条洪流,直接从蒙古骑兵的两侧掠过而去。

    李勇诚与王铠的骑兵,从蒙古人两侧急速掠过,还没等他们搭起弓,百支弩箭便齐而至。瞬间便放倒了三十多骑。

    对面蒙古饶队伍便显得有些混乱,一个个大声地呼喝相应,有些还在整理马匹弓箭,有些正在招呼手下,有些却已经上马向东真军冲来。

    迎面的五百个蒙古兵,刚从矮林中出来,还在整理着队形,根本未料到东真军会以如此坚决的姿态,对他们发动主动攻击。本来是他们准备在亮时发却的袭击,反而遭遇了东真军的反袭。

    三支骑兵呈扇形直扑石沟村而去。

    队伍在急驰之中左右各分出一支,左侧是李勇诚领的五十骑,右侧是王铠领的五十骑。

    辛邦杰领着五十个人,顺着纵横交错的壕沟,向后潜校其他人随着赵权,翻上马,一声未吭,随即全力加速北进。

    赵权从壕沟中一跃而起。两声尖锐的鸣镝响起,两百东真兵领着三百蒙古侍卫,迅速地进入了状态。

    色渐亮,前方与后方同时传来隐隐的马蹄声。

    赵权摁着自己,依然躺在壕沟中,抬眼望,静静地等着只不干军开始发动袭击。

    难得的是,忽察的侍卫兵也几乎没有发出声响,便各自收拾清楚。

    边上的东真兵,正在淅淅索索地收拾着各自的兵器与战马。

    让他有些惊讶的是,一路上一直默不吭声的高正源,竟然可以安安心心地睡着,不见一丝的惶恐与焦虑。

    仰卧在壕沟之中的赵权,枕着忽察的呼噜声,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光便开始显现。

    对这个战术的使用,几个人包括两百东真兵在内,都已经相当默契。需要担心的,是如何让忽察的三百个侍卫兵,能迅速地明白并执行他们的号令,而共同进退。

    李勇诚似乎的也没错。从此,“逃跑战术”便成了渐丁队的专用战术。

    在渐丁队中,蒋郁山与赵权尤其注重撤退战术的使用,“溃而不散、逃而不亡。”这是赵权总结的两个要点,只是这两点总是被李勇诚描述成“有组织、有纪律地逃跑。”

    “面对强敌,逃跑不是可耻的,可耻的是跑不过敌人。”这是当年蒋郁山在训练赵权等人时,一直在给他们灌输的一个思想。真定军上下,对于这种撤退战术的使用,似乎都是相当娴熟。

    赵权又跟其他三人,细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